5月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带领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部分政协委员走进宁夏、内蒙古,开始了长城遗址保护的专题调研。
宁夏:走近塞上古长城
宁夏的同志告诉调研组,早在战国时期,秦国就已派兵在宁夏修筑长城驻防,此后,几乎各个朝代都在宁夏屯垦驻防,修筑寨堡、长城等城防工事。
宁夏境内现存不同时期的古长城约一千多公里,其中墙体可见的有500多公里,几乎每一个市县都有长城遗迹分布。
宁夏的古长城大多为黄土夯筑而成。经过千年百代洪水冲刷,风沙雨雪侵蚀,地震等地壳变动,再加人为的种种破坏,长城遗迹多数坍塌毁损,有的甚至全无遗迹可寻。为保护珍贵的历史遗产,免遭继续破坏,宁夏正在设法抢救。
贺兰山三关口长城
5月15日上午,调研组前往三关口考察明长城。三关即从宁夏由里往外、从东向西,设头道关、二道关和三道关。三关口是宁夏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交界地,银川至巴彦浩特公路穿关而过,如今在关口处可看到残断的长城遗址。
明代为了边防安全,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5年在三关口筑长城,在原两山夹峙的山坳中建关隘。。这里山脉蜿蜒曲折,地形雄奇险峻,成为古代银川城防的“四险”之一。
固原战国秦长城
5月13日下午,调研组前往固原,这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先听取市政府和市文化文物部门对长城保护情况的汇报,然后随行专家和政协委员同当地的干部和专家一起讨论。14日下午,大家兴致勃勃地出发,去考察战国秦长城。
当地人介绍,固原境内保留的秦长城,是古代最早的长城之一,修筑于战国时期秦昭襄王时期(前272年-前251年),距今2200多年。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有一件不能不说的事:1935年10月,毛泽东带领红一方面军翻越固原的六盘山,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其中“不到长城非好汉”早已是天下尽知的名句。可是词中所说的长城,指的是固原的战国秦长城,而非许多人理解的北京八达岭长城。
固原秦长城毁坏严重,只留下一些残段。现存长城主体28段,总长24公里,敌台(俗称长城墩台)152个,沿线烽火台23处,城障14座,城堡、关城5座。残存长城的高度2-15米不等,基宽7-10米,顶宽2-3米,夯土层0.1-0.3米。
固原市委、市政府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长城保护条例》,将秦长城保护纳入全市文物保护范畴内,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管理机制,完善了对长城遗址的巡查制度。
水洞沟红山堡明长城
5月16日上午8点,调研组来到水洞沟。考察这里的明长城。
这里是宁夏境内保存相对最完整的一段长城遗址。水洞沟是明代古长城、烽燧、城堡、沟堑、墩台等军事防御建筑的大观园。保护区内,蜿蜒的长城、轮廓清晰的城堡、曲折幽深的沟堑样样俱全。同行的考古专家兴奋地说:“太难得了!这是完整的长城防御体系。一定要好好保护。”
5月16日上午9点50,调研组到了红山堡。在我国的长城防御体系中,长城、城堡和地下藏兵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里是全国独一处。这里的长城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距今已有500多年。
内蒙古:鲜为人知的内蒙古长城
5月16日晚上9点半,调研组从银川飞抵呼和浩特。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内蒙古是在长城外。这里难道也有长城遗址?
自治区文物处的同志告诉我们,内蒙古有战国、秦、汉、北魏、金、明等多个时期的长城。近年完成的长城资源调查证实,内蒙古约有7400多公里的长城,总长度居全国之首,这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
调研组成员黄小同委员当年是内蒙古四子王旗的插队知识青年,他说“我就不知道曾经插队7年的地方还有古长城遗址”。
固阳秦长城
19日下午5点,调研组来到了包头固阳县金山镇,考察康图沟段的秦长城。
秦始皇所修长城,大部分是在战国秦、赵、燕长城的基础上相连而成的,只新修了分布在今天内蒙古的乌海、巴彦淖尔、包头、狼山、乌拉山、大青山一带的长城。固阳县阴山上的秦长城就是秦始皇新修的一小段,长约96公里,沿线有烽燧169座,马面4座,城障5座。
金界壕长城
5月17日早晨7点,调研组驱车赶赴距呼和浩特200多公里外的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考察金界壕遗址。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一路同行。
这里有800多年前金王朝为防御北方蒙古部落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在我国长城发展史上,金界壕是介于秦汉长城、西夏长城、明长城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水磨村汉长城
5月17日下午2点半,调研组去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水磨村。这里的汉代长城,是在战国赵长城的基础上加修的。
下午4点,调研组回到宾馆,听取内蒙古长城保护情况汇报。区党委书记胡春华主持,大家进行了热烈讨论。
清水河明长城
5月18日一早,调研组就出发去清水河县考察明长城。当地干部告诉我们,有“长城第一人”之称的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六次到这里考察,罗老曾说过:“清水河长城绝对可以与八达岭长城媲美。”
2009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这里启动了明长城保护维修工程,对北堡乡口子上村丫角山的380米石砌长城的墙体进行了抢救性修复加固。同时,在长城沿线建立了3个长城保护站,树立大的保护碑10块,小标志碑500块。
包头石拐战国赵北长城
5月19日一早,调研组乘火车去包头。据敦煌遗书残片所记,闻名于世的“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就发生在包头长城。
下午2点半驱车赶往石拐区克尔马沟。在那里,大家见到了公元前300年战国时期的赵国修建的北长城。赵北长城在包头境内长有120多公里,墙体大都依山修建。
长城是线型文物资源,由于它超大超长的特性,保护的难度要比点状文物大得多。宁夏和内蒙古都对长城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但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困难主要是保护经费严重不足,致使对长城的管理维修、科学保护等工作滞后;管理机构不健全,文保专业人员不足,宁夏的固原全市仅有专业文保人员120人,几乎全是半路出家;执法机构不健全,缺人员、缺装备。内蒙古在重点地区组建了长城保护队,长城看护员长期在野外作业,条件艰苦,补助很少。急需解决他们的待遇问题。
两地都希望:国家制定保护长城的长期规划,建立稳定的文物保护投入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基层文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国家文物局要组织专家学者深度调研发掘长城的文化内涵和开发利用价值,把保护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
本报记者 倪 迅
本版图片均由倪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