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8日 星期一

    张红家庭:

    文明在生活的点滴中传递

    《 光明日报 》( 2012年05月28日   10 版)

        居住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红旗街道同德社区的张红家庭,是街坊邻居眼中的“芳邻”:空巢老人帮扶中有他们的爱心;邻里纠纷时能听到他们善意的劝慰;冬季扫雪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多年来,张红一家精心培育家庭文明之花,并把文明的种子播撒在生活中,让文明在生活的点滴中传递。

        张红一家祖孙三代同堂。家中的“主心骨”——80岁高龄的刘时惕老人,1948年参军,曾参加抗美援朝作战。老人在多年的革命工作中养成了坚毅的性格,而他早年接受的传统教育成为家庭文明的源泉。他是孩子眼中“读不完的书”、邻居眼中乐于助人的“热心肠”。离休后的他不顾年老体衰,仍然热心公益事业,直到目前仍然从事着所里离休干部的管理工作。邻居赵阿姨的老伴不幸遇车祸身亡,赵阿姨没有经济来源,孩子尚未成家,突来的不幸使这个家庭陷入无尽的悲痛中,刘时惕老人听说后,不顾年事已高,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多次奔波各个部门,向单位和肇事方提请合理要求,最大限度维护了他们的利益。

        家中的好妈妈李金兰老人,与老伴一样是个热心人。她是邻居间大事小情的“调解员”,大家都知道刘家妈妈热心公道,谁家有事都愿意找她“唠扯唠扯”。邻居周大爷80多岁了,子女不在身边,由保姆照料生活起居,大爷脾气不好,经常跟保姆发脾气,保姆常找刘妈妈诉苦,刘妈妈两头劝,并从生活上给予关心,最终化解了矛盾。损坏邻里感情的往往都是些小事情,刘家的两户邻居为了晒秋菜用地发生争执,大吵大闹互不相让,刘妈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亲自清理了一块空地让她们使用,刘妈妈的行为感动了她们,她们言归于好。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儿子刘强是长春灯泡电线厂的工人,老人三个孩子中的老小,性格敦厚老实,出于对年迈父母的关爱,他与哥哥们商量,主动负责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多年来无微不至,赢得兄弟和邻里的赞扬。

        今年36岁的儿媳张红,婚后与公婆共同生活了15年,婆媳关系处得犹如亲生母女。2004年,张红从长春市挂面厂下岗,家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老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更加无怨无悔地操持家务、接送孩子,减轻子女的负担。张红明白家庭暖暖的爱意是她振作的基石,2006年她到社区从事公益岗工作,勤奋工作的同时,孝顺的她对公婆更加回报百倍的孝心,平时经常与公婆谈心聊天,为老人添置衣物,时时关心老人健康。

        有人说文明是种习惯,习惯需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在家庭的熏陶下,家中的第三代刘俊江从小就树立起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先人后己的立身待人准则,并将之传承沿袭,遇到别人需要帮助时都乐于献出爱心。

        张红一家人在街坊邻居眼中都是热情开朗、热心公益的人,连续多年被区妇联授予文明家庭称号,全家经常参加以家庭为单位的各项社区活动,文艺表演中有他们的节目,书画比赛中有他们的作品,他们家与左邻右舍相处得和睦融洽,胜似亲人。

        本报记者 王海磬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