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7日 星期日

    镇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享受公平教育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7日 02版)

        严桂香是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中山西路小学1(3)班学生家长。从淮安到镇江打工后,严桂香最感意外的是,在这里,自己的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能够享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这让她感到一份尊重和一份尊严,“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教育是明天的希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他们的子女入学难,也成为凸显的一大社会问题。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局局长黄科文认为,社会发展的成熟标志之一是社会如何对待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孩子受什么样的教育,会极大地影响其个人和国家的未来,教育作为公益事业责无旁贷。关心弱势群体的孩子,就是关心社会的未来,是公平和谐的具体体现,也是教育回报社会的重要方面。

        目前,镇江市润州区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7所,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比例超过50%。如何减轻外来务工人员经济压力,让他们的子女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从2010年开始,润州区教育局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首先,出台硬性规定,要求所有学校一律不得向外来务工人员收取任何变相的费用,学校每招收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给予1000元的补贴,用于学校进一步发展优质教育。其次,合理调配师资力量,做到优质师资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学校倾斜,给予这部分孩子更多的关心和关注,让他们各方面素质都能均衡发展。

        中山西路小学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为集中的学校,在校664名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达554名。该校校长樊安成,原本是润州区一所名校的校长。为了扶持这所学校的发展,前年他调到了这里,这两年间同时调过来的,还有音乐、体育等区骨干教师。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实际,学校特地推出“个十百千爱心教育工程,每个老师和一个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结对,每学期定期家访十次以上,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要有百余次,每位老师要就结对写出千字感言。”张琪是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孩子,两年前转学到了中山西路小学。这个小女孩,刚来时胆小,性格孤僻。因为是单亲家庭,她和爷爷住在一起,爷爷身体也不太好,学校党委副书记王晓玲就和她结成了对子。王晓玲不仅关心她的学业,更关心她的生活,在了解到孩子喜欢画画后,鼓励她参加了兴趣小组,知道孩子住得离校很远,每天5点就要起床,转车倒车,就反复叮嘱她要注意安全,现在的张琪已经完全融进了班级生活,还是班干部,性格也开朗多了。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尝试,学校教育的社会满意度得到了提高。润州区教育局在全区的社会事业行风评议中排名第一,在效能测评中全区第三。近年该区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投诉为零。据了解,2010年润州区义务教育阶段招收的新生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达788人,2011年达817人。金山小学1(2)班学生家长葛川岩来自河南,他感慨地说:“这样的教育,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张翀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