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健康的头号威胁,占因病总死亡人数的80%;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占40%,又是非传染病疾病中最重要的死亡原因。据估计,目前我国心脑血管患病人数有2.3亿,每年心脑血管死亡是350万人。
对于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因素,人们对高血压的了解越来越多,但对胆固醇的重视非常不足。通过对1984年到1999年这15年的统计,导致我国公众患冠心病的最大因素就是胆固醇水平的增加。而同期,美国人的胆固醇水平则呈下降趋势,这也使美国因病导致的总死亡率明显下降。据统计,在总死亡率下降中,由于胆固醇下降所做的“贡献”大概是24%。
血中的胆固醇,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种,前者水平越高,得冠心病、心肌梗死和中风的机会就越小,而后者水平越高的话,得这些疾病的机会就越多。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胆固醇”,就是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它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由此,即便其导致的血管管腔狭窄还不是特别严重的时候,也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降低胆固醇,需要迈开腿,管住嘴,不抽烟。除了生活方式之外,如果采用药物治疗,目前被证实疗效最好的是他汀类药物。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内呢?很多人都“轻信”了医院血脂化验单上“5.18”这个“标准数值”,以为化验数据单上没有“警示箭头”,就表示胆固醇水平正常。事实上,胆固醇指标不能“一刀切”。与健康人相比,血压高,有冠心病、糖尿病,曾经中风的人,相同的胆固醇指标所隐含的危险是不一样的。相信“标准数值”,让很多心血脑管高危人群误以为自己胆固醇水平已经达标,从而延误或中断治疗,错失药物治疗的机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将一个人未来十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用红色、橙色、黄色和绿色来表示,分别代表极高危、高危、中危、低危,从而对不同危险程度的人进行分层管理。我把它称为“科学算命”。一个人只要把年龄、性别、吸不吸烟、有没有糖尿病、有没有高血压、胆固醇指标如何等六个要素集合在一起,就可以在相应表格中发现自己处在什么样的颜色区。用颜色提示风险有双重意义——既可以提高人们对自身未来风险的科学评估、提高预防意识,还可以提醒人们用科学方法来化解风险——六个风险因素中,只有年龄和性别无法改变,其他四个都可以变,只要把胆固醇降下来,把烟戒了,把血糖、血压控制好,一个患者就有可能从生活在“危险颜色”中进入非常安全的“绿色地带”。这就叫“健康是有颜色的”,这是用科学方法来改变命运,而不是靠迷信吃纳豆、吃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