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委书记孙国相: 站在大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和定位盘锦文化发展。
■盘锦市市长蹇彪: 促进资源整合改造,挖掘提升特色文化。
主持人语
渤海湾畔,辽河入海口,珍珠一样镶嵌着这样一座城市:丹顶鹤、芦苇、红海滩,美不胜收。但美过天然的是这里的文化景观:美术馆、碑林、石油公园……文化像血液一样渗入这座28岁的“石油城”,滋养着城市的精神和文明。本期《文化强市百城行》专栏走进辽宁盘锦。
——栏目主持人 杨 亮
渤海湾畔,辽河入海口,珍珠一样镶嵌着这样一座城市:它拥有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栖息着丹顶鹤、黑嘴鸥等260多种珍稀鸟类。世界最大的芦苇荡和天下奇观红海滩在这里神奇交汇,构成一道美不胜收的天然景观。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记者走进盘锦,蓦然发现,美过天然的是这里的文化景观。文化让这座年轻的城市有了历史的深邃感和文化的厚重。
在辽河的源头找到自己“来时的路”
“九河下梢,退海平原,百年历史,无古可考。”面对人们这样的议论,盘锦人一直心有不甘。建设一个文化盘锦,不仅是决策者培育接续产业的“权益之计”,更是为城市寻找永恒的精神动力。
为此,2004年和2005年盘锦市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辽河文明探源”活动,对辽河流域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生态环境等进行了综合考察。红山文化考察队陆续走访了红山文化主要发掘地和相关文博单位,实地了解红山文化的历史,终于在辽河的源头找到了自己“来时的路”。
红山文化是辽河流域的先民在距今五六千年间的生活劳作、繁衍生息所创造的文明。早在1982年,有关专家就曾在盘锦境内发现七处红山文化遗址,其代表为文奎遗址。文奎遗址出土的所有文物——从器物到器型,从打制细石器到磨制石斧,从器物纹饰到彩陶片,其特征均与红山文化相吻合,以铁的事实证明了远在母系氏族晚期、父系氏族之初,中华先民们已经在盘锦境内谱写了这块沃土上最初的田园牧歌。
循着这条大河,盘锦人又找到了汉安帝时代的房县设置,找到了史称“辽东边墙”的辽东长城,找到了张学良的祖居地、张氏墓园和甲午战争末战战场。至此,盘锦以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出现在中国历史的图谱上。
盘锦人的文化自觉同样体现在为辽河正名上。辽河从盘锦入海,然而多年来由于历史原因,流经盘锦的辽河却始终被称为“双台子河”。这个现象引起了辽河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香林的注意。从1999年开始历经12年,他骑上自行车走了上万公里考察河道,翻阅了几万册资料,终于摸清了辽河下游的来龙去脉,并于2011年11月接到了辽宁省政府的批复,将双台子河名称正式恢复为辽河。
在厚重的历史地基上建设“文化大厦”
厚重的历史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地基,找到了这个地基,盘锦开始了大手笔的文化建设之旅。早在2003年盘锦就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理念,建设了辽河文化产业园。2004年,发展中的辽河文化产业园被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命名为“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首批两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以辽河美术馆、辽河石油公园、辽河博物馆、辽河文化商业街、博物馆群落为主体的文化特色观光景区正逐渐形成。
如今走进盘锦市兴隆台区,一座恢弘的建筑——辽河美术馆立即会映入你的眼帘。它于2006年6月6日正式投入使用,馆舍建筑面积11370平方米,是中国第一座以清水混凝土工艺建设的美术馆,现已成为盘锦市的标志性建筑。
由于有了辽河美术馆,一批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展开始选择在盘锦举办,如宋雨桂国画精品展、赵奇作品展、宋惠民油画展。关东画派的优秀画家白国文、刘铁泉、金明惠等人,则干脆“移民”到了盘锦,在省内外美术界树起了“辽河画派”的品牌形象。多次举办全国大型美术展大大丰富了盘锦市以及周边城市人民的文化生活,拉近了普通百姓与高雅艺术间的距离。
坐落在湖滨公园西端的辽河碑林是迄今为止东北最大的仿古建筑,收藏我国从文字符号、甲骨文到历朝历代的书法大家的各种书体精品碑刻3000多块,为我国最大的、唯一不断代的碑林。在这里可以看到王羲之、苏轼、黄庭坚、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的墨宝珍品。2011年8月18日上午“中国书法城—盘锦市”授牌仪式在辽河美术馆隆重举行。中共盘锦市委书记孙国相接受中国书协授牌,成为东北地区荣获“中国书法城”称号的唯一城市。
用文化的活水去涵养“生态绿洲”
文化事业是文化产业的源头活水,文化产业是事业发展的经济保障。近年来盘锦市委、市政府借文化事业发展聚合起来的人气充分利用向海发展、全面转型的时机大手笔制定了《盘锦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构筑产业布局合理、品牌特色鲜明、开放灵动的“一圈、五区、八园、多点”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一是优秀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工程突飞猛进。当前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辽河文化产业园在已建有辽河美术馆、辽河画院、文化商业街、石油公园的基础上,又加快了辽河文化公园、盘锦志高文化产业园、盘锦数字包装印刷产业示范园等重大工程建设。
二是优秀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建设工程如火如荼。全市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出版经营单位、有线电视用户、文化艺术团体演出、红海滩等盘锦湿地旅游年总收入100亿元以上。
三是优秀文化展会建设工程捷报频传。仅2011年一年在辽河美术馆及辽河文化广场举办辽宁省首届艺术博览会、工笔画展交会、观赏石展览、宋清古典家具展卖会、石油装备与稠油技术博览会、车展等一系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专项展会获得圆满成功,实现展交额逾亿元。
(本报记者 毕玉才 特约记者 刘 勇 通讯员 史洪斌)
专家点评
联合国旅游组织首席观察员 埃瑞克
盘锦,中国湿地之都。这里,海河相融,水天洁净,百万亩芦苇荡中,鸟类与抽油机为伴,红海滩与丹顶鹤相映,现代文明与原生文明共生。这是一座因油而兴、以米著称的生态新城,中国北方最大的河蟹产地。这是一座景观独特,宜居、宜游、宜商的城市,一座充盈着活力和希望的年轻城市。盘锦文化发展的明天,让人期待。
(专栏编辑 杨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