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素有“戈壁明珠”美誉的兵团八师所在地石河子来到十师所在地北屯市工作,一转眼已经8个多月了。走访职工家庭、掌握基层情况、研究实际问题……我总感觉时间不够用。
4月中旬,我来到188团6连调研。这是该团首批文明生态小康示范连队,随着师市党委加强基层连队建设工作不断深入,连队的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作为师市分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干部,我的注意力自然被吸引到连队综合活动中心上。这是一座近300平方米的建筑,承担着连队办公、卫生、职工培训、文化活动等综合功能。其中有间20多平方米的“农家书屋”,书架上分类摆放着各类书籍,书屋内还设有“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电子阅读室。
翻开厚厚的借阅单,我发现职工群众的借阅热情很高。2011年,“农家书屋”工程在十师全面启动,首批95个连队纳入项目范围,配备了近万册图书。188团政委张新华告诉我:“这次配备的书籍,在数量、种类、质量上都有很大提高。农忙时节,职工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农产品信息。”
通过进一步了解,我也发现,“农家书屋”反映出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些新情况。6连连长王江告诉我,连队“农家书屋”资源大多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另外,由于各部门配发的书籍都进入书屋,在丰富图书种类、增加图书数量的同时,也存在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还有,188团毗邻北屯市,一部分职工在北屯市区内购买了住房,团场也在市区内建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社区,冬季在连队居住的人口并不多。“农家书屋”原有的布局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一方面,一些连队的“农家书屋”利用率下降;另一方面,居住在市区的职工又面临无书可看的问题。
调研结束后,我和师市有关部门就“农家书屋”的规范管理和利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制定出几条相关措施:一是让连队作业点和生活区都有书看,实现资源共享,灵活调整;二是解决配套设施问题,确保全部书籍上架;三是解决书源问题,在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基础上,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四是加大对社区书屋建设的支持力度。
小小“农家书屋”,带给我不少启示。发展和繁荣兵团文化,首先要深入了解基层文化面临的实际问题,准确掌握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把群众的需求转化为我们的工作目标,形成促进文化发展的具体措施。(本报记者王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