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4日 星期四

    筑牢强壮全民体质的基石

    ——全国妇联、卫生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实施“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初显成效

    《 光明日报 》( 2012年05月24日   10 版)
    上海近一半儿童患营养性贫血症。
    CFP

        中国疾控中心2010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迟缓”率是9.9%。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婴幼儿营养不良和贫血依然是影响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部分贫困地区2岁以下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为40%左右。中国目前因为营养不良而生长迟缓的儿童数字仅低于印度,列全球第二。然而,生长迟缓问题在我国却常被忽视。

        婴幼儿贫血未被重视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莲花镇上河村的朱科快6岁了,被妈妈称为“天气预报员”,因为只要变天、换季,孩子就感冒发烧,很少幸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时,人家起劲地跑着、跳着、蹦着的时候,他得先停下来,呼哧呼哧喘几口气歇一会儿才能接着玩,在这个两三天吃一次鸡蛋,逢年过节才吃肉的当地农村,朱科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

        首都儿科研究所朱宗涵教授对记者说:“我们在农村地区做了一些调查,发现婴幼儿贫血问题有的地方达30%,贫困地区为40%—50%。抽样显示,青海、贵州、云南、山西等地农村婴幼儿身高不够、体重低,发育迟缓问题较严重。主要原因与看护人对婴幼儿科学喂养的知识匮乏、喂养行为偏差及乡村医生营养与喂养指导能力较低有关。还有饮食习惯,食品供应及国家有关部门重视支持不够等因素。”

        从1990年至2010年,做了20多年5岁以下婴幼儿贫血调研的著名儿童营养专家陈春明教授说,从母体到出生,婴幼儿阶段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缺铁性贫血会造成儿童脑发育受损,导致儿童智力和认知永久损害。还将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学习能力和抗病能力,甚至影响成年后的劳动生产力质量。陈教授分析原因说,我国婴幼儿辅食喂养及儿童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蛋白质含量和铁含量低,铁的吸收率仅在5%以下,加上婴儿时期对铁的需要量大,如果铁来源不足,极易造成婴儿期缺铁性贫血。因此,迫切需要及时补充辅食营养补充品,以预防婴幼儿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朱宗涵教授说,孩子的健康不能等待!错过一两年,就会耽误一生。我们搞了个生命1000天的活动,指孕期9个月到出生后23个月,这个阶段是奠定一生的基础时期,对改变一生改变未来至关重要。

        全国妇联、卫生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决定从2011年起,共同开展“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项目,通过为贫困地区婴幼儿补充包含蛋白质、铁等微量元素的辅食营养补充品(简称营养包)和开展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降低项目地区适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探索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婴幼儿贫血防治模式和协作机制,促进贫困地区儿童健康成长。

        爱心行动效果初现

        与朱科同村的王志豪就幸运得多,出生于2010年5月的王志豪是爱心营养包的受惠者。在服用营养包前,他面色黄,爱感冒,被查出有轻度贫血,在服用营养包后,他爷爷说,孩子脸色好了、感冒少了、睡眠也好了、饭量增加了,长胖了,各方面都好了,有钱都买不到,感谢大家。陕西省麟游县黎家沟村11个月大的女婴李欣怡,服用营养包前是轻度贫血,面色黄,睡觉不好,爱哭,服用营养包一个多月后各方面均改善了。孩子妈妈说,这个项目开展以后,村妇代会主任和村医给我们发了营养包,就是这包粉粉,让加到孩子的饭里吃。孩子吃了两个月了,吃饭比以前香了,也没有以前爱哭了,脸蛋看着比以前红了,不爱感冒生病了。另外还发给了我们这个本本(家长手册),给孩子吃一包就在日期上划个勾,上面还有好多预防贫血和怎么给孩子做辅食的小知识,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谢党感谢政府。

        秦安县妇幼保健院人员感慨说:“‘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开展之前,从来没有注意到婴幼儿贫血问题在我们地区这么普遍,对贫血问题给婴幼儿造成的危害认识也不够。自从‘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在我们县开展以来,通过国家级专家的项目培训以及项目工作手册和培训教材的指导,我们对婴幼儿贫血的预防、早期发现和相关检测知识都有了更深更多的了解,相关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深入推进还需合力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2010年的调查,我国2岁以下婴幼儿贫血率为24%—28%,西部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贫血率高达60%。在西南地区一些贫困县,12—24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率高达35.7%,为同期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朱宗涵教授呼吁:国家应从人力资源发展及国家发展的角度,重视儿童早期营养,要从健康教育入手,要宣传母乳喂养及正确添加辅食,要改变不良习惯。

        2011年“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募集善款3000万元,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1个西部省(区、市)3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试点实施,覆盖了约23万名6—36个月的婴幼儿。2012年,计划再筹集资金约3000万元,增加项目实施县35个,增加受益婴幼儿数量23万名。

        然而,大范围推广、覆盖,还面临很多困难。未来如何形成可持续的发放机制?还有教育和推广问题,政府推动,妇幼干部深入工作等,这些均是解决我国婴幼儿营养不良问题的关键所在,都是需要全社会合力来解决的问题,需要建立多部门协调工作和督导机制,提高基层医疗条件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的力量,辅助政府开展多种形式社会服务关爱活动;提高婴幼儿看护人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程度,使更多婴幼儿在成长的关键期受益。

        (本报记者 李海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