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4日 星期四

    文化味更足了
    生活味更浓了

    ——2012年全国科技周活动纵览

    《 光明日报 》( 2012年05月24日   06 版)
    5月21日,一位女孩在“201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会场农展馆体验3D电影。本报记者 杨慧峰摄
    5月23日,市民们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参观祥天集团推出的“空气能源核心动力”系列产品。
    本报记者 杨慧峰摄
    5月21日,家长们带孩子在“201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会场农展馆观看机器人跳舞。
    本报记者 杨慧峰摄

        您尝试过在自家阳台上种新鲜蔬菜吗?您见过“会呼吸”的花盆吗?您使用过具有防辐射和消毒功能的手机包吗?您坐过最高车速可达120km/h的纯电动车吗?如今,这些已经变成了现实。5月19日—25日,以“科技与文化融合、科技与生活同行”为主题的“201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在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如期举办,展览采用视频图片、实物模型、互动体验、科技闯关游戏、科技周护照、微博墙及科普邮局等形式,在设计上强调吸引眼球、生动趣味和互动参与,强调整体协调性、风格统一性和品牌突出性,全面融合科技、文化和生活,达到轻松、好看、好玩的效果,让人切实感觉到,科技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据悉,科技活动周已成功举办了11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参与活动人数超过6亿人次。今年科技活动周期间,全国各地各部门将结合群众需求,举办1600多项重点示范活动,让科技周真正成为公众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的群众性科技活动。

        身边的科技

        5月21日,尽管不是周末,全国农业展览馆依然人流如织,约1万平方米的科技周主场,到处都能看到好奇的观众,听到各种各样的咨询和解答。

        在一块名为“田立方”的家庭农场展区前,来自朝阳区的张大爷驻足观望。讲解员介绍,这块“微型农场”由盆、自动洗水棒、外置加水盘、吸水棒插盘和吸水棒护套等五部分组成,可以实现低成本无公害蔬菜生产,居民可以足不出户采摘新鲜蔬菜。在“生活我发明”展区,工作人员隔着约一厘米厚的花盆壁吹气,盆内的水面立刻水花四溅。据介绍,这种“会呼吸”的花盆以沙漠中的沙子为原料,透气不透水,可以用于种花、阳台种菜等。

        食品安全是老百姓关心的话题,活动现场搬出了多种快速检测仪器和设备。一张看似普通的卡片就能检测瘦肉精、三聚氰胺、黄曲霉毒素等数十种有害化合物残留,另外一种快速试剂盒则能对常见兽药、非法添加物进行检测。从大兴赶来的几位居民不相信,围着展台请工作人员为他们现场实验。

        在北京,停车位是稀缺资源。如何更好停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今年科技周上展示的解决方案让人兴奋:运用物联网核心技术构建的车位联网系统,将北京市路侧停车位状态联入互联网,就可以看到每个停车位的状态。据介绍,今后老百姓还可以通过手机上网实时查询目的地附近的停车位情况。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都会用手机通话、上网、玩游戏,可是人们在使用手机的同时,细菌和辐射危害也随之而来。科技周上,一款抑菌防辐射手机包缓解了这些问题。据介绍,这种手机包有两层结构,第一层里的特殊面料可以抵挡手机辐射,第二层的面料可以起到杀菌抑菌的效果。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龙介绍,今年科技周重点突出了“科技与生活同行”,围绕“衣食住行用”五大领域,体现时尚装扮(衣)、健康食品(食)、低碳生活(住)、绿色出行(行)、科学养生(用)等五个方面的新生活,120余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成果和110余项科普成果进行了集中展示。这些项目的共同特征,就是紧贴百姓生活,参观者能够明显感觉到这些科技成果就在自己身边。这其实体现了科技惠民的理念,即科技发展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是为百姓服务、改善老百姓生活,只有这样,科技发展才更有价值。

        文化味儿浓

        采用先进的电脑动画和合成技术,用电影的方式重现曾经瑰丽辉煌的圆明园;科学文化乐园展示项目110多项,其中数字科普互动将数字多媒体、科普和科技馆充分结合……今年,科技周主展览馆的科技文化乐园让人眼前一亮。

        工作人员介绍,科技文化乐园包含数字科普互动、科学趣味运动会等四个部分,运用声、光、电、数字多媒体、动手操作、互动表演、比赛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手段展示项目。数字科普互动部分将数字、科普和科技馆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引领未来新型科技馆创新发展趋势;科学趣味运动会部分让观众靠自己的思维判断和探索发现能力,成为特殊的“运动员”;科学实验表演部分演示富有科学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科学实验,让观众直观了解科学的奥秘,增加对科学的兴趣;物理科普互动部分则开辟了一片经常被人们忽略的、就在人们身边的奇妙物理世界。

        作为这次科技周的重要组成内容,还专门打造了科普影院,滚动播出20多部科教影视片,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发明家举办科学讲堂。

        记者发现,这次科技周展示的很多科技成果,本身就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结晶。现在很多人都习惯使用微博,今年科技周特以“微博墙”的形式,实时动态地反映全国各地科技周的盛况。

        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翟立新表示,随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和科技越来越分不开了。今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将充分发挥科技与文化的相互促进作用,通过举办科普产业博览、开展科技文化旅游等,用影视展播、动漫游戏展示、数字生活体验等兼具科学与文化特色的方式促进文化的创新发展。这些不仅体现了科技和文化融合发展的趋势,也体现了我国正在努力推动的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工作。

        科技“上山下乡”

        “科技列车行”是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重头戏”,已连续举办八年。“科技列车”先后驶向井冈山、延安、大别山区、沂蒙老区等地。今年,近百名专家乘坐T27次列车奔赴青海高原,为当地群众带去科技咨询、专家义诊、科技合作洽谈等科学“盛宴”。

        “科技列车”自5月18日“驶入”青海以后,给当地企业带去先进科技的同时,也让田间地头的农户受益匪浅。对于能如此近距离地接受专家手把手的指导,农户们都喜笑颜开。据介绍,此次以“振兴高原 服务三农”为主题的“科技列车青海行”活动,是青海有史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参加人数最多的科普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蔬菜、畜牧、医疗等部门的百名专家分散在互助、大通、湟中、乐都等6县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同时还开展捐赠科技服务车、科技图书、平板电脑、科学储粮仓等一系列群众性科技示范活动。

        另外,主办方组织“科技列车”专家服务团分赴西宁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海东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海南州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开展青海特色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农畜产品加工等技术培训、指导、咨询、对接等活动,还将向青海部分地区捐建“农村青少年科技创新操作室”、“科技信息服务站”,并赠送科技服务车等一批科技装备物资。

        (本报记者 袁于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