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叶广芩通话时,她正在外地出差。手机马上就没电了,宾馆房间里的座机没外线,她就干脆到大厅拿起一个公用电话,不顾四周的嘈杂声,大笑着聊起村里的那些事。
生于北京的叶广芩,工作在西安,之前没有农村生活经历。2000年,她被委派到陕西省周至县挂职副书记,这成了一个契机,让她有了属于自己的那个村庄:周至县厚畛子镇老县城村。
“我认为作家有两大创作原则,一是不能离开自己的土地,二是不能离开自己的读者。”叶广芩说,在老县城村的经历让她对这个观念的认识越发坚定。
叶广芩是以京味小说创作闯入文坛的,曾经专注于家族题材。老县城村的蹲点生活让她的眼界一下子拓开了,在这里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新鲜的。她把亲身体验融入了笔端,不仅有的作品直接讲述老县城村的历史变幻,关注起自然生态,而且在创作其他题材时也依稀有着这里的影子,包括她最新出版的《状元媒》。尽管依然是京味小说,但思路更开阔了,“不谦虚地说,上了一个档次。”
她惊讶于农民兄弟对困难的理解,为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不气馁、不服输的精神所感动。“只是躲在书斋里创作,路会越来越窄,最终走向死胡同。在村里的生活经历,让我对社会、人生、生命的认识和理解上了一个台阶。”虽然挂职有期限,但情感寄托无期限。她之后屡次来到这里,汲取生活的养料,“感觉我‘嫁’给了这个小村庄。”她在电话里笑得开心且豪爽。
去年,她被授予“荣誉村民”的称号,叶广芩可珍惜了,“这个不是谁都有资格获得的,真好!”
除了这个村庄是“婆家”,叶广芩还有个“婆家”在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三官庙保护站。这里留存着大片原始森林,是秦岭大熊猫野外研究基地。她是这里的常客,和保护区的植物学家党高弟联袂创作过《秦岭无闲草》,以交流互动的方式探索着大自然的奥秘。
保护站的秦岭杜鹃花令叶广芩至今难忘。知道有这样的特殊品种,是在一座墓前。上世纪80年代,北大生物系学生曾周和同学来到这里实习,考察大熊猫,夜间失足跌落山崖,从此永远地留在了这里。同学不忍心让他太寂寞,就从高山上挖来这株杜鹃,陪伴他度过漫长的岁月。叶广芩震撼了。有机会经过墓前,她总是要采摘一把野花,寄托哀思。
她要付诸更大的行动,以表达对这片土地的美意。2011年8月21日,她把《秦岭无闲草》的首发式安排到三官庙举行,没有请领导,没有叫媒体。叶广芩说,那天的活动是向三官庙的花、草、树致敬的。
“叶广芩:三官庙是你永远的创作室”,叶广芩记得,保护站的同志当时在现场拉出这样一条横幅。而在2010年,她重回老县城村时,村民们在城墙上拉起的横幅更亲切:“广芩回家咧”。
“我的情商变高了!”叶广芩觉得,步入生活深处,与老百姓在一起,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不仅在创作上给自己开辟了一块新天地,而且在个人修为上也得到了提升:“身边的人说,以前我只想自己的事,现在懂得替人考虑了,对人的理解也更深了,心里开始装得下别人了。”
(本报记者 王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