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文博会21日完美收官。8年的成长,见证了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历史;8年的积淀,已树立起“文博会”的金字招牌,形成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品牌;8年的坚持,更确立深圳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集团军”的位置。
8年来,文博会一年一个进步、一步一个脚印。让人情不自禁地对比文博会的今昔变化,感受文博会的逐年提升:从展示到交易;从热闹到有内涵;从客户不愿来、被动来,到主动来;从文化人的“独唱”,到金融、科技、政府各部门都参与进来的“合唱”;从文博会主会场,扩展到40个分会场;从场内正式的论坛,到场外不计其数的聚会和商谈;从规定动作,到各地越来越多的自选动作;从国内客户云集,到海外商家加入……文博会有了自己的“气场”和“磁场”,也有了自己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让各方客人来参展和观展的理由更充分了。
文博会的展馆不寂寞,几乎每个展厅都有商品销售,可能有人对此颇有微词,说“文博会”变成了“展销会”。其实文化产业作为“产业”最终要体现在产品上,而文博会正提供一个检验文化产品是否符合消费者需求、是否令消费者喜爱的“试金石”。也有不少展台相对比较“简陋”,只有几块简单的展板介绍,但内行人看门道,这些展板背后的活动却并不简单:名片换了一张又一张,项目洽谈一个接一个,在这几天面对面的交流和对话中,擦出不少创意的火花,增添无限商机,参展商满载而归。
正是在现场的商品买卖中,在商机的交流中,文博会的场内场外、会上会下,处处能感受到文化春潮的涌动: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商家企业,参展阵容“豪华”,而且大家言必谈“文化”、谈“产业”、谈“模式”、谈“创新”,对年轻的文化产业寄予希望,又保持了几分好奇,更多的是在寻找能“引爆”的产业项目和“突破”的发展方向。
当然,在这热火朝天的发展势头和热情高涨的发展冲动中,更要有成熟的思考和科学的论证,避免“春潮”泛滥或过早透支,尤其要注意对产业正确引导,避免盲目乐观和竞争的同质化。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随波逐流,而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合理规划,让发展思路和理念更加清晰,措施和步伐更加扎实,把这涌动的“春潮”引导为发展的“洪流”,经得起市场考验,让文化产业能持续、稳健地向前行。
从这个角度和层面思考,文博会还将承载更丰富的内涵,更崇高的使命,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继续“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