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1日 星期一

    教授游猎海底战场

    ——记“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程玉胜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1日 07版)

        东海某海域。

        游猎海底的某潜艇正捕捉“敌”蛛丝马迹。

        “发现不明目标!”一声报告,令舱室内的空气骤然凝固。

        一位面容清瘦的海军大校冷静地说:“是商船。”果然,值班员确认“目标是商船”。众人不禁将钦佩的目光投向这位海军大校——我军著名专家、海军潜艇学院教授程玉胜。

        “面壁十年不算长”

        自从开展某项研究以后,程玉胜一直没获奖成果出现,原本在学院知名度较高的他,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有人善意提醒程玉胜:“做这个项目风险大,面壁十年,都可能没个结果。”

        “打开影响海军战斗力的瓶颈,面壁十年不算长。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程玉胜这样勉励自己,也鼓舞跟他干的学生。

        沉寂十年。程玉胜带领课题组在科学的峭壁上攀援,终于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成功研制某型装备。

        “失败换来成功”

        沉寂、坚持,失败、坚持……10多年来,沉寂与失败像一对孪生兄弟,常常陪伴在程玉胜身边。

        在程玉胜看来,“科研之路就是由一个个失败串联而成的。”他说:“正是这一个个失败,换来最后的成功。”

        1989年,风华正茂的程玉胜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分配到潜艇学院,年仅27岁的他凭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主动请缨,成为某重点课题的负责人。

        经过两年多艰苦攻关,该系统在实验室试验成功。然而,海上试验发现,自然环境与实验室完全不同,系统根本解决不了潜艇作战、训练中的实际问题。这就意味着,两年多的研究宣告失败。

        他重新设计方案,一头扎入资料、程序、数据的海洋中。“现在多一次失败,将来就多一分胜算!”程玉胜说。又一年金秋,某海域进行对抗演练。持程玉胜设备的红方完胜。

        “必须万无一失”

        在程玉胜眼里,教学科研只有与部队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释放最大能量。在某型设备研制期间,他率课题组随舰艇出海累计数万海里,反复进行试验完善,不断贴近实战需求。

        设备的原理样机海上试验,结果满足指标要求,只是没有实验室完美。有人认为,“第一台样机做出这个效果,满足了指标要求,已经很不错了。”但程玉胜不满足:“我们的装备将来是要装备到部队的,如果其中存在一个哪怕是微小的失误,也有可能对作战产生重大的影响,必须追求完美,做到万无一失!”

        回到单位,程玉胜组织项目组连夜对系统逐项进行排查,对代码进行一段一段的测试,终于找到问题根源,并对系统进行了修改完善。

        “同样是医生,只有高明的医生方能看出病症”,这是程玉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设备安装到部队,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只有官兵利用好了,才能真正形成战斗力。远航归来,他总是第一时间打电话到部队询问设备使用情况。

        有一次,部队反映设备出现未知问题。程玉胜闻讯连夜赶到部队,详细查看装备使用情况,并与部队官兵反复交换意见。返回实验室,他和同事们白天黑夜连着干,问题终于复现,解决方法也随之成形。

        “为了部队战斗力,决不能让装备留有隐患。”程玉胜对于科研奉行的是“完美主义”。他常常对学生讲:“追求完美没有止境。我们的东西是让官兵用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始终以部队需求为宗旨,程玉胜不仅带动了一个学科的发展,还影响和培养了一批人——10多名教员人人拥有教学科研成果,个个成为水声界“名人”;程玉胜所在单位被评为全军学习成才标兵单位,并带动了部队训法改革。程玉胜取得25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取得国防发明专利15项,两次荣立二等功,2011年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本报通讯员 陈德潮 刘 剑 高 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