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昭通市委宣传部、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拍摄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扎西1935》4月26日在京首映,为党的十八大献礼。该片编剧由曾任《开国大典》、《重庆谈判》等影片的著名编剧张笑天担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张夷非担任导演,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反映“扎西会议”的主旋律电影,着力刻画了毛泽东高瞻远瞩的伟人风范和非凡的人格魅力,也展示了毛泽东与贺子珍的纯真爱情。同时,剧中还塑造了周恩来、朱德等革命家的形象,令影片史诗般的影像风格得以完美呈现。
历时一年半的创作,今天我和导演、摄制组终于向观众交出了这份答卷,大家可以考量它的艺术追求,更不要忽略它对于开掘党史的深远意义。
人世间每天都有偶然事件发生。如果没有1935年中央红军北进途中土城之战的失利,当然不会让名不见经传的扎西小城成为一座红色里程碑。如果没有2010年末我参加中国作协代表团去云南昭通文艺家之家落成典礼,就不会与市委书记夜礼斌相识,也就不会从他口中得知70多年前发生在号称“鸡鸣三省”小城扎西的感人故事,也不可能接受他的委托,创作《扎西1935》电影剧本。此前我对扎西会议知之甚少。
恐怕广大观众迄今对扎西会议还是陌生的,使扎西永载史册的并非“金鸡齐鸣,三省皆闻”,而是因为它的历史功绩。遵义会议当然是妇孺皆知。殊不知,遵义会议的主要议题都是在扎西最后完成的,你可以说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延续,也可以说是遵义会议的最后完成。我为这段尘封的历史所激动,也产生了用电影手段为大家解读这段历史的冲动。
扎西会议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来得及解决的组织路线大计,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遵义会议决议,批判并纠正了左倾路线,还为逐步确立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作出了贡献。毛泽东从遵义会议后的“党内军事指挥最后下决心者周恩来”的“帮助者”,到扎西会议后二渡赤水就任前敌总指挥,以及重占遵义后进入新“三人团”,实际上成了军事统帅。扎西会议对中央红军的缩编,以及后来的一系列军事方针,改变了毛泽东所批评的“叫花子打狗边打边走”和“甬道式、大搬家式的行军”。红军从此走出险境,挽救了中国革命。
无情未必真豪杰,对于毛泽东来说,扎西是他引导革命成功的转折点,但在这里也留下了他心底的伤痛。我有幸挖掘到了掩藏在这段历史烟云后的珍贵史料,那是领袖的人性光辉。长征中,贺子珍见毛泽东身体垮下来,千方百计给他弄点好吃的,正如陈士榘所说:“从这个意义上说,贺子珍立下了他人不可替代的巨大功劳。”毛泽东与贺子珍吵架后,毛泽东常主动求和,说“你是铁我是钢,碰到一起响叮当”,这并不为人所知。遵义会议开会的三个晚上,贺子珍担忧,夜里苦等,会终于开完了,贺子珍小声问:“会开完了?你,怎么样?”毛泽东说:“不错,今后有发言权了。”事后毛泽东对贺子珍说:“我知道那天晚上你等了我好久,我本想给你卖个关子,心里也高兴,绷不住,人一高兴,话就多起来,这个会议,大家觉得我这尊菩萨又有用了,把我抬出来,承蒙大家捧场,选我进常委,大家看得起我老毛,认为还是有一点本事。惭愧、惭愧,进入中央领导层,滥竽充数而已,不过我也没有谦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嘛!”
扎西会议后,贺子珍在转战中生孩子、送人,那是伟人之痛。贺子珍为掩护伤员钟赤兵团长,身负17处伤,醒来不让告诉毛泽东,不让他分心,含悲忍痛请组织上把她留在老乡家养伤。她明白,留下必死无疑。毛泽东不允许,对她说:“你不要那么想,我和同志们,绝不会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这体现了毛泽东对贺子珍的一片真情。《扎西1935》形象地展示了一段尘封的历史和对今人极具冲击力的情感历程,加入这些情感元素,大家在银幕上看到的伟人更有人情味、更亲切。
拍摄这部影片,让我们透过历史的尘埃,对事件对人物有了新的认知。《扎西1935》与观众见面了,它鲜为人知的情节和革命领袖的真情必将给人以意外的冲击,既是视觉的,更是心灵的。
剧情简介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挥师北上,准备在宜宾、泸州间渡过长江进入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但土城一战受到重创。最后连朱老总都上了前线,干部休养连也陷入重围。战斗正酣时,中央军委紧急会议上,争论也异常激烈。博古仍坚持渡江北上,毛泽东则认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应退出战斗,击敌软肋,向扎西集结。毛泽东终于占了上风,中央决定撤出战斗,向扎西集结。张闻天、周恩来都主张在扎西休整期间召开政治局会议,把遵义会议没来得及解决和落实的,特别是组织上的调整,画上圆满句号。
扎西会议决定由张闻天取代博古在党中央负总的责任,他的任职保证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指挥,此后不久,毛泽东进入了指挥军事的“新三人团”。毛泽东为将士重树信心,在几十万敌军前堵后截中镇定自若,声东击西,佯攻镇雄,从扎西出奇兵,二渡赤水,挥师东进,一路攻克娄山关,二占遵义,消灭国民党王牌军吴奇伟两个师,击溃贵州军阀王家烈8个团,把敌人调动得团团转,打得晕头转向,这在指战员中引起的振奋是无与伦比的。扎西会议完成了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一步步从胜利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