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17日 星期四

    明代

    鱼龙海兽紫檀笔筒

    邓 静 《 光明日报 》( 2012年05月17日   12 版)

        此原为文物专家、收藏家王世襄(1914-2009)旧藏。王世襄根据浮雕二龙的形态类似永、宣瓷器上的龙纹,以及其他动物的奇古之貌,认为此笔筒绝非晚明所能有;又将其与朱守城墓出土的紫檀螭纹扁壶相比,认为其时代风格显然早于万历,其年代可能上至15世纪中叶。

        此笔筒器表满浮雕鱼龙海兽图像,最引人瞩目的主角是气势慑人的二龙。值得注意的是,它们的形态、风格与表现方式与其他造型奇古的海兽有异——二龙一为海水龙,一为腾云龙,它们本来就是明代龙纹两种最常见的表现方式。二龙各自盘踞在椭圆形状笔筒较宽的一面。身形较大的龙,以矫跃之姿从海中翻腾跃出海面,激起汹涌波涛,龙身呈现双S形的盘旋姿态。龙首丰颐而突出,长喙巨开,脑后鬃鬣分为两股向外奋张,神态威猛有力,成功地表现出巨龙扭身转首,彷佛要破壁飞出的瞬间姿态,可说是整个浮雕最精彩之处。另一面,身形较小的龙则是腾云飞翔,身躯有部分出于画外,其势如从空中俯冲而下,迅即转身急停。它的龙爪向前探出,目光恰与另一龙遥相对望,两者俨然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从面对笔筒较宽一面的正面视角观赏之,可发现二龙的龙尾则又分别“藏”于笔筒较窄一面的波涛漩涡和卷云中,使二龙行藏更显得迷离莫辨,犹如后世所形容的“神龙见首不见尾”。此二龙皆为四爪龙。明代开始,准许王公大臣使用龙纹,但在爪数上加以区别。皇帝袍服上绣龙纹,龙为五爪,而王公大臣按规定只能绣四爪的蟒。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