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17日 星期四

    基层故事

    金银难买“金银街”

    《 光明日报 》( 2012年05月17日   16 版)

        从上世纪50年代末第一次参与设计修建吉林通化的杨靖宇烈士陵园起,李朝俊和城市建筑这一行打了半辈子交道。5月初,记者见到这位满头银发的园林建筑工程师,他正在北京北四环外的工作室里忙活一套古街改造方案——

        “这两条50多米长的金、银街是现在通往湖北十堰武当山的必经之路,两旁是店家,开旅店、做买卖的都有。”李朝俊拿起一张照片对记者说。照片里,一溜白花花的水泥外墙让整条古街与周围的环境多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多好的地理位置,可惜搞的东西并不好。”说起七八年前金银街的初次建造,李朝俊直叹惋惜,“当初的开发商为了省钱,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外墙装修,都没有仿到位,很多地方粗制滥造,耗资规模1亿多元,却根本达不到旧时效果。”

        “冲着功利去,想做买卖想开旅店,想把房租出去卖出去,却没有从实用功能考虑它的合理性,结果门庭冷落不说,还破坏了整体美感。”

        除了外观立面、功能利用,李朝俊其实更在意仿古建筑的文化内涵是否传递得当。

        “见过故宫北海里的古建筑,再看看金银街上的外墙,只凭感觉,就算外行都知道差距在哪儿。中国的古建筑文化非常讲究情景交融。现在的金银街之所以看着生硬,主要是因为用了太多的钢筋混凝土。”李朝俊一语道破。

        原来,中国古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料以木材居多,所以现代建筑师在仿造时也应尽可能多使用木材。“钢筋混凝土不是不可以用,比如房子的梁架结构,需要钢筋水泥起一个支撑作用,但要用在看不到也不需要被看到的地方。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外观上跟古建筑非常贴近。”

        在李朝俊的心目中,最理想的仿古应该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根据现在的技术水平,这是可以做到的。但如果只是为了占一块儿地、占一点儿东西,完了就收费,那只能说我们还处在模仿初级阶段。做出来的东西别说中国人,连外国人都‘蒙不了’。” 

        “好在现在认识到还为时不晚,政府、开发商已经打算在今年对金银街进行重新改造,只不过,花一大笔钱是在所难免的了。”李朝俊说。

        “建筑仿古的首要原则是尊重原貌,要在原有形态、规格、布局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地复原,尤其不要勉强加入现代人的意识。”说着,李朝俊拿出一本几十页的改造设计方案,上面密密麻麻圈圈点点——

        “我把重点放在改造50多米的金银道上,真正按照古建筑要求,把入口、石牌楼重新进行修缮,再在主干道上增加体现道家易经文化的大型组合水井,同时带动两旁街道功能区的完善,让游客一上山,就能感受武当的壮观美丽……”

        谈到现在国内大兴的仿古之风,李朝俊有自己的看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老祖宗留下的那点东西很宝贵,拆了确实可惜。现在的误区是太过专注单体建筑,其实仿古建筑的关键不在单体建筑怎么修,而是一个建筑组群的总体规划是否科学,长远来看这才是根本。”(本报记者 邱 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