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17日 星期四

    “星光”何以灿烂?

    ——第22届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引发的思考

    夏 静 《 光明日报 》( 2012年05月17日   13 版)
    “星光奖”颁奖晚会现场

        浩瀚的夜空之所以能够繁星闪烁,靠的是那永恒发光的恒星。作为与中国电视“飞天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并驾齐驱的三项政府大奖之一,“星光奖”的“星光”何以“灿烂”?在近日举行的“2012星光电视节目创新创优论坛”上,责任、创新、坚守成为专家们热议的话题。

     以凸显社会主流价值为责任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近些年有的电视节目出现过度娱乐化、同质化、低俗化倾向,一时选秀、相亲、求职类充斥电视荧屏。2011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出台后,上述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内容低俗、过度娱乐化等为人诟病的制作倾向及时得到了纠正。“星光奖”作为中国电视文艺的风向标,在引导各大电视媒体担当社会责任,凸显社会主流价值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点从本届“星光奖”的获奖名单上就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电视作为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文化教育、社会服务和审美娱乐等多重服务功能的媒介和窗口,理应发挥“文化化人,艺术养心”的艺术功能,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本届“星光奖”的评选以“化人”和“养心”为主要标准,凡是上榜的节目无一不体现这点。如获得特别奖的《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体现了中国人在危难时刻的大爱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秀品格;获得电视文艺栏目大奖的《星光大道》、《CCTV空中剧院》、《我要上春晚》、《读书》、《蔚蓝的故乡》、《文化主题之夜》、《江南话语·纪录》、《天下父母》、《梨园春》、《珠江纪事》等都以各自的文化内涵和健康内容格调深受观众、专家青睐。与之相反的是,风头一时的选秀、相亲、游戏类节目则无一上榜,毫无斩获。这为每个电视节目的制作确立了标杆,指明了方向。

        一批注重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电视节目提升了2012年电视荧屏的整体格调。在新开播的卫视节目中,湖北卫视的《我爱我的祖国》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综艺表演相结合,聚焦家国情怀,建构起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刻内涵;河南卫视的《知根知底》解读姓氏文化,从根上寻找中华文化;四川卫视的音乐节目《中国爱大歌会》以歌声为载体,立足于“中国爱”,弘扬“5·12”抗震救灾精神,树立公益品牌形象。

        此外,民生服务类节目为众多卫视所青睐。湖北卫视就开办了四档服务类节目,《饮食养生汇》、《生活帮》、《调解面对面》、《冲出危机》。其中,每周六、周日午间播出的《生活帮》集生活资讯调查实验于一身,全面关注当今生活中的各种话题,探索生活真相;《调解面对面》栏目聚焦家庭伦理纠纷,栏目通过温情故事讲述,挖掘真情,唤醒良知,受到观众好评。

     以创新推动电视事业不断发展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必须不断创新。这对于当今日益丰富、多样的电视媒体更是如此。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局艺术总监滕俊杰表示,观众对同质化节目必然会出现审美疲劳,这就促使电视人必须在创新上下功夫,没有创新就没有文化价值,而文化价值的缺失对电视资源来说是巨大的浪费。

        2012年,各大卫视都以“改”字开头。各大卫视集体改版,有的调整播出时间,有的创办新栏目。各卫视新创办的栏目达到54个之多,而有的卫视创新的步伐更大,甚至一口气推出十多档新栏目,这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就拿此次“星光奖”的承办者湖北卫视为例,重新改建版块结构,一次性改造四档节目,新推出11档节目。

        2012年,新闻、经济、文化、科教、少儿、服务、纪录片等节目在数量上有所增加,新增的节目从不同的视角关注民生百态,满足了观众多样化收视需求。其中,道德建设类栏目如辽宁卫视的《中国好人》,经济类节目如宁夏卫视的《公司与行业》,文化类节目如浙江卫视的《人文深呼吸》,科教类节目如旅游卫视的《大驾光临》,服务类节目如浙江卫视的《完美新生活》,纪录片栏目如湖北卫视的《揭密》都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名牌栏目。

        湖北广播电视台台长王茂亮在论坛做主题发言时讲道:“这次湖北卫视的改版,形成了重导向的新闻节目带、精品质的人文节目带、显特色的综合节目带、讲贴近的生活节目带和新文化的大型综合娱乐节目,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的精神文化需求。”

        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专家指出,改版是一柄双刃剑,既给卫视的发展带来机遇,也对卫视的生存提出挑战。一个好的新栏目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也需要足够的人才储备,节目从创意策划到文本创作,直至形成品牌,都需要长时间的科学论证和人才团队的支撑。如此众多的新栏目,能否成为品牌姑且不论,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栏目的播出都是相当大的挑战,而能否被观众接受也需时间的验证。

     坚守独有的文化品格

        与以往不同,本届“星光奖”增设了电视文艺评论节目大奖,《〈文化正午〉年度特别节目——收获2010》、《文化视点》、《文中有话·让汉字安静一下》成为这一奖项的得主。此外,一些具备较高文化品位的电视节目也获得了奖项,如宁波电视台的《江南话语·纪录》、浙江卫视的《人文深呼吸》等。对此北京大学教授俞虹认为,中国电视人正在寻找一种方向,中国电视也在呈现螺旋式的发展,尤其是省级卫视,开始向适合本体自身功能的定位回归,变得更加理性和自觉。这其中,文化类节目值得关注。目前,从制作、播出层面看,这类节目数量不多,但特色鲜明,大都有自己的文化追求和审美自觉,反映了播出机构的文化立场和文化选择。

        浙江广电集团总编辑程蔚东则分析说:“我们把黄金时间留给文化,希望用文化滋润心田的方式,直达观众的心灵,用文化的价值引领,把观众找回来。这恰恰是我们重视收视率的另一种体现,这也体现了电视人的文化坚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