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辩护》
郑永年著,浙江人民出版社,32.00元
该书是“郑永年看中国”系列之一,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围绕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复兴和内部转型这一重大课题撰写的评论文章。对中国复兴的多方面的不安,正在促使西方和一些崛起中的大国把中国视为竞争者,把如何“消化”中国的复兴作为其首要的战略考量。中国在经贸、文化、外交、金融等各个层面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理性看待自己的复兴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压力?如何客观认识中国模式,认清其优势与劣势?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如何认清自己,稳妥地应对世界变局,推进内部转型?中国能否实现文化上的复兴,为世界提供另一个文化范式?中国文化“走出去”正遭遇怎样的困局?……作为国际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作者郑永年从全球化的大背景出发,对以上事关中国发展大局的问题进行了清醒、独到的观察和分析。
《主流》
【法】弗雷德里克·马特尔著,刘成富等译,商务印书馆,49.00元
作者曾担任法国驻美大使馆文化专员,目前身兼法国外交部分析与预测中心研究员、国家视听研究所研究员。这本书是他在历经5年时间,走访全球30多个国家,采访了1250位电影、电视、音乐、传媒、出版、商业戏剧、动漫、电子游戏等创意产业的行业领袖和文化精英之后写成的文化产业观察报告。该书在欧洲出版后曾引起强烈关注。中文版的面世,相信将会对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所裨益。书中详细介绍了:美国电影如何在好莱坞、华尔街、美国国会和中情局的共同作用下成为世界主流文化,迪斯尼、索尼、新闻集团、贝塔斯曼等国际文化资本如何通过并购、联合制作等方式逐步占领世界各国市场,日本如何通过漫画、流行音乐等实现它的“重返亚洲”战略,世界文化战争将形成怎样的新的地缘政治格局,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谁将赢得全球文化战争的胜利等引人关注的问题。
《普京与梅德韦杰夫》
【芬兰】戴斯多·多尔瓦宁著,杨新异译,红旗出版社,32.00元
近日,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同时任命梅德韦杰夫为总理,再次汇聚世人的关注。该书是一部超越人物传记的”俄罗斯发展史”,力求给读者展现一幅普京与梅德韦杰夫携手共治的和谐画像,同时也以更多的笔墨倾注于他们的政治理念与改革实践。书中特别提到了梅德韦杰夫初任总统那几年的演说和改革提议,同时根据俄罗斯的国家制度、改革实践以及外交政策,深入地解读了俄罗斯的未来究竟在何方,稳定局面是否会延续,俄罗斯人对二元权力结构如何反应等重大问题。该书作者曾担任芬兰驻保加利亚和立陶宛大使,也曾在俄罗斯芬兰大使馆长期工作,这使得他有可能深入研究“在场的”俄罗斯事务。因此,本书的一大亮点是以西方外交官的视角来看普梅组合。作者摒弃了西方对俄罗斯一贯的政治偏见,保持中肯客观的写作态度,给广大读者介绍了一个真实的俄罗斯。
《铸剑》
龚盛辉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38.00元
“信息时代”的暖流与“冷战时期”的冷锋邂逅交汇后,迅速催生一系列军事高科技,掀起了一场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军事技术革命浪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诞生的“哈军工”(1978年改为国防科技大学),立足国家建设大局,针对我军现代化紧迫需求,从航天与材料工程、机电工程与自动化、电子科学与工程、信息系统与管理、计算机、光电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方向,创造了一系列科学奇迹:中国第一台每秒千万亿次巨型计算机,中国第一台两足步行机器人,中国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世界最高时速无人车……仅改革开放以来,就取得了5000多项引不进、买不来的重大科技成果。这本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大批在实验室中创造奇迹的现代军人的工作生活,再现了国防科技大学的自主创新历程,浓缩了我国跌宕起伏的国防科技发展史,再现了我军波澜起伏的现代化建设史。
马祥林著,北岳文艺出版社,39.00元
相对弱小的在野党,如何打败了掌握国家资源的执政党?建党经费从何而来?革命运动带来什么效益?战斗的消耗如何补给?没有薪饷的军队如何激发斗志?红色革命怎样创造了红色经济学?……这本书首次公开国家档案馆封存了近百年的绝密资料,运用财富与经济的视角,揭秘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至1927年的“创业史”,讲述了一个全新视角的红色革命。书中通过破译红色革命的财富密码,揭秘政治运动的利益纠纷,使一些不为众人所知的历史真相浮出水面。该书是一本极具特色的中共党史通俗性读物,同时堪称第一本运用财富思维、经济视角解读中共早期革命史的图书;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利益纠结的国际环境下解读的图书;第一本把红色革命的“财务账本”公示于众的图书。作者马祥林现供职于国防大学校史馆,长期从事相关的党史和军史研究工作。
《红军:1934—1936》
师永刚、刘琼雄著,三联书店,39.90元
这是一部充满人性思考的红军日常生活史。70多年前,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了穷山恶水,打败了对手,创造了人类史上的奇迹。这个征战的过程,在这本书里用另一种方式解读出来。它更生活、更以人为本。这里的红军植根于琐碎的小事和真实的细节,配以详实的图片,比如他们穿什么?吃什么?得病了怎么办?他们的武器装备怎么样?他们沿途经历了哪些磨难和艰辛?他们中的女人和夫妻是怎么生活的……这本书的前言里写到,“红军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在官方与民间,在时尚与传统,在亲历者与想象者们中间,成为了一个有趣的纪念版式。他们各自写着对一支遥远军队的定义,甚至互相印证……这其实是一个神秘的命题。如此不同的人群为什么会如此地怀念一个逝去的时代。他们如何找到集体共存的密码或者找到方法?”——这就是本书要解读的全部内容。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
郦波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9.00元
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但是,曾国藩的家书却受到争议各方的重视。曾国藩的思想谋略、他的为人处事对后世很有影响。此前出版的《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部,讲了曾国藩家训思想中“修身齐家”和“立人达人”的智慧,也就是识己与识人的智慧、“自立立人、自达达人”的智慧。新近出版的下部,则讲的是家训思想中临事与处世的心机,着重阐述了曾国藩家训思想中行动力与执行力的培养。曾国藩把其中的精髓归结为两个字:“柔”与“刚”。他的许多经典思想如知行合一、明强挺经都离不开这两个字,这也是他处世谋略的关键所在。曾国藩常说“人生需有根柢,方可撑持世间变化”,这种可以撑持人世间风雨、坎坷、挫折、变化的人生“根柢”,就是那种精神上的因素。
《大国霸业的兴废》
许倬云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9.80元
在这本书中,许倬云先生以其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深厚学养,从系统论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古今中外大国霸业的成败兴废之道。书中的中国史部分从秦汉帝国开始,提纲挈领地分析了中国历代王朝组织架构的分散聚合对其存续的影响,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一幅中国历史大脉络;世界史方面,则重点分析了罗马帝国的成败因缘,并由此而下将其与近代列强如荷兰、大英帝国等比较异同,最后反思了今日美国基督教精神丧失的问题。许倬云,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系荣休讲座教授、中国台湾“中研院”院士。他不仅以其学贯中西的素养享誉海内外学术界,近20年来还致力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力图将历史的现实意义呈现给大众,在中国大陆陆续出版了《万古江河》、《从历史看管理》等著作,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
《江城》
【美】彼得·海斯勒著,李雪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该书作者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曾被《华尔街日报》赞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江城》是在2011年大热的《寻路中国》一书的姐妹篇,亦是作者纪实中国三部曲之序曲。据了解,《江城》在美国畅销超过十年,是美国人了解中国的首选图书,有美国大学指定其作为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必读书目,曾获Kiriyama环太平洋图书奖,并为《纽约时报》等多家外媒联合推荐。书中记述了作者1996年8月底,从重庆出发来到涪陵之后停留两年的部分生活。作者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构成了他观察当地生活的独特视角。在作者眼中,这个城市飞速地发展,其中既有令人欣喜的一面,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遗憾,而这样一种转型变化的感觉正是中国的本质特征。
钟芳玲著,中央编译出版社,108.00元
旅美台湾作家钟芳玲以写书店故事闻名于两岸三地,《书店传奇》是她继《书店风景》、《书天堂》后的最新力作,构成其“书话三部曲”。《书店传奇》是钟芳玲遨游英美书世界的一连串书店奇遇记,也是多年来积累的传奇故事集。在她的引领下,我们不仅得以欣赏一幅幅书店风景,进入书天堂,更可从中领略到不同的人生趣味。在作者眼中,每家书店无论规模小或大、历史短或长,皆有一些属于她们独特的故事、一些让人感动的片段。它们可能发生在两百五十年历史的英国伦敦老店,也可能来自大楼角落中不起眼的一家小摊。有评论说,《书店传奇》中的书店,已经不是“有书卖的地方”而已,因为它们的主人,因为时间,它们在钟芳玲的笔下像民间传说里被吹了一口仙气注入生命的人偶,有了呼吸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