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15日 星期二

    观众进不来 我们何不走出去?

    ——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系列公益演出活动的启示

    《 光明日报 》( 2012年05月15日   09 版)
    在五月音乐节新闻发布会上,吕思清与国家大剧院的四人乐队一起演奏小提琴。
    王俭/CFP

        “一提起古典音乐,很多人都说听不懂。从今天起,大家要破除这种文学化和美学化的欣赏思维,大胆地去听、去欣赏,只要您觉得好听,这就够了……听古典音乐,就像喝酒一样,听得多了,自然会领略其中的奥妙和味道。”5月10日下午5点30分,在北京市政府5号楼一层大厅,随着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海宏幽默的开场白,国家大剧院2012五月音乐节公益演出活动拉开了序幕。

     走出剧场 高雅艺术接地气

        五月音乐节是国家大剧院为推广高雅艺术,每年所举办的品牌音乐活动,2009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四届。由于五月音乐节以室内乐为主要特色,而作为小众音乐形式,室内乐观众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的特点,限制了不少人走进剧场,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所以,近些年的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多少给人一种曲高和寡的感觉。

        “观众进不来,我们为何不走出去呢?”为了将五月音乐节打造成普通观众“消费得起、享受得了”的大众艺术节日,从今年的五月音乐节起,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了21场公益演出活动,让音乐节首次走出剧院,走进博物馆、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机关、走进企事业单位,让“节日”的概念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表示,“艺术改变生活”是大剧院一直秉承的理念,虽然室内乐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偏高雅小众,但我们希望利用五月音乐节这个推广平台,让室内乐这门艺术接上“地气”,让更多的乐迷和观众能够了解并爱上室内乐,也让这一精致细腻的艺术形式为更多人的生活带来享受,带来改变。

     贴近百姓 音乐大师汲营养

        音乐响起来了。

        那琴声流转着别样的欢乐,时而欢快,时而悠长。似乎音乐真的飞扬到了大草原上,仿佛嗅到青草的鲜味,听到自然的风声。5月10日在北京市政府的首场公益演出,女钢琴家陈萨用一曲《欢乐的牧童》一下子拉近了观众跟音乐的距离,让人觉得室内乐其实并非高深莫测。紧接着,舒缓的《西西里舞曲》仿佛又把人一下子带到了水城威尼斯,给人一种坐在船上荡漾的感觉。而音乐大师王健则用大提琴展现了《二泉映月》的忧伤与凄凉,并演奏了堪称“大提琴圣经”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套曲,带领观众重返巴赫的“古乐时代”。

        观众沉醉了。所有人都屏气凝神,偌大的厅堂静极了,只有音乐声在空气中回荡。演奏结束,一秒,两秒……现场依然沉寂。啪、啪、啪……主持人周海宏教授的掌声才把大家从古典音乐时代拉回,大厅里便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鞠躬,再鞠躬,陈萨和王健不断向观众致意,满是汗水的脸颊,溢满了感谢的笑容。

        观众的热情是音乐家最大的动力。第二天,陈萨又马不停蹄赶到丰台区北大附属实验学校,进行又一场公益演出。

        曲目是陈萨精心挑选的,第一首是海顿《C大调奏鸣曲》。演奏前,陈萨进行了简短讲解:“这首曲子拥有清新、包容、单调、天真的调性,节奏和律动很美。”停顿片刻,她的双手放在了黑白琴键上,旋律随即流出。“开头是一种戏谑的感觉”,“接下来好像遇到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你们听这一节,像不像哈哈大笑”……肖邦《升C小调夜曲》、《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以及《快乐的牧童》一曲接着一曲上演。

        参加五月音乐节公益演出活动的音乐家,还有李彪、宁峰、朱亦兵、章红艳等演奏家,以及斯特拉蒂瓦里小提琴四重奏、挪威女子铜管十重奏等众多国外优秀室内乐团。而白岩松、于丹、刘芳菲等社会名人闻讯也纷纷加入公益演出的行列。

        “辛苦是辛苦些,但真的是‘乐在其中’。近距离地跟观众接触后,你能感受到人们需要音乐,而且很欣赏你的表演,这让我感到非常幸福,我从人们的热情中获得了更大的表演激情和创作灵感。”陈萨的话道出了参演艺术家的共同心声。

     接触“高雅” 人民群众得实惠

        5月13日,在国家博物馆的公益演出前,主持人白岩松和四重奏首席王晓明进行了生动的对话,向观众介绍了四把“古董”名琴的传奇经历——第一小提琴制作于1715年斯特拉蒂瓦里的“黄金时期”,采用了“黄金分割”比例,音色辉煌;第二小提琴曾属于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甚至在滑铁卢战役中,有一位骑兵为了保护它而战死沙场;中提琴是由90岁高龄的斯特拉蒂瓦里制作的,也是他生命中制作的最后的中提琴……可以说,每一把琴都是“会唱歌的古董”,每一把琴都有一段历史故事。通过主持人的介绍和艺术家的精彩演绎,现场观众从视觉、听觉、历史等方面与这四把“会说话的古董”进行了全方位的接触。

        什么是室内乐?室内乐有哪些主要题材?如何欣赏室内乐?每场演出,都会向观众发放普及音乐基本知识的小册子。演出中,主持人和演奏家也都穿插着介绍乐器和乐理知识,观众在聆听优美音乐的同时,也获得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而一些幸运的观众还得到了音乐家的现场指导。在北大附属实验学校,陈萨除了表演,还现场对三位小琴童进行了指导,并将自己20年琴路的感触与体悟传授给他们:“如果你们喜欢弹琴,那就去得意地弹,为自己自豪!”

        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参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

        21场走近市民身边的全免费高雅音乐公益演出,是一场老百姓的音乐盛宴,更是一次高雅艺术的启蒙。这不应是结束,而应是个开始。当欣赏高雅艺术成为个体生活的常态时,高雅的不仅是个体,而且是整个社会和民族。(本报记者 韩业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