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14日 星期一

    观 点OPINION

    中国文明中的埃及影响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14日 12版)

        在几大文明古国中,中国与埃及的关系一直为学者津津乐道。

        作为传播论的中国文化外来说与作为演化论的本土起源说相比,似乎一直都显得更有想象力,可以说,中国文明的起源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热点。17世纪,耶稣会士柯切尔发表《埃及之谜》和《中国礼俗记》两书,从中文与埃及象形文字相似之处出发,论证中国人与埃及人之相像。18世纪法国汉学家德经曾发表《中国人为埃及殖民说》的演讲,从汉字与古埃及象形文字之相似入手,考证埃及人迁居中土之具体年代为公元前1122年,并写道:吾于是深信中国之文字、法律、政体、君主,甚至于政府中大臣及全部帝国均源自埃及。这是18世纪想象力最丰富的宏论之一。

        中国文化起源于埃及简称埃及说在随后的两个世纪被巴比伦说、中亚说、印度说等取代而逐渐被人遗忘。哈里斯主编《埃及的遗产》中系统论述了埃及文化传统及其对欧洲和西亚的贡献,只字未提对东亚的影响,其实今天依然可以见到埃及文化对于我们生活的诸多影响。

        提及埃及,自然就会想到狮身人面像,这几乎是埃及文化的标志。狮子毫无疑问是非洲的特产。中国狮文化源于埃及。而家猫、鸭、鹅、蜜蜂等亦经历了大致相同的传播过程。中国的狮文化与埃及迥然不同,恰恰说明了中国文化对于外来文化的改造之功。

        古代埃及人最早种植棉花,现在中国是棉花棉制品生产大国,其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值得探讨。据查,古埃及人广泛种植萝卜、香菜、白菜、生菜、芹菜、黄瓜、西瓜、甜瓜、洋葱、韭葱、大蒜、豆子、生菜、小扁豆、卷心菜等,绝大多数都传播到了中国。

        比如大蒜。古埃及四千多年前修筑金字塔的奴隶食用大蒜增加力气、预防疾病。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大蒜可防病治病,奥林匹克运动员吃大蒜来增强耐力。印度医学创始人查拉克认为大蒜比黄金还宝贵,印度人经常吃大蒜来增进智力。中国人食用大蒜的年代较晚,先秦文献中调料有葱、姜、芥、韭、薤,不见蒜。潘尼的《钓赋》明确写着:“西戎之蒜,南夷之姜。”在我们的端午节风俗中,流行门口悬挂艾草、吃蒜头来辟邪解毒风俗,说明大蒜汉代以后在中国普及。

        古代埃及的医学相当发达,欧洲后来继承了其解剖学或外科手术传统,中国或者东方明显继承了其药物学或内科脉学传统。还有古代埃及的天文历法已自成体系,数学亦相当发达,这些都间接影响到了中国。

        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被称为中国的埃及学之父,他于1935年9月进入伦敦大学,1936年开始专攻埃及学,1937-1940年期间,两度赴埃及参加考古发掘和考察研究。在此期间,夏鼐先生师从著名的埃及学家格兰维尔、田野考古专家惠勒,由古埃及文字学的泰斗伽丁内尔亲授象形文字,并得以利用当时最新考古资料从事研究。其博士论文《古代埃及的串珠研究》在当时已引起英国第一位埃及学教授、“埃及考古之父”皮特里的注意。

        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大家都承认最早制造玻璃的民族是埃及人。据说在上古以前,埃及人采用苏打作溶剂的方法从沙中提金,偶然发现了制造玻璃的方法。到了公元前1580年至公元前1314年的埃及十八王朝时,埃及已拥有众多的玻璃工人,能制造出各种透明和半透明的玻璃器皿和珠子,并且风靡世界。1933年在洛阳曾经出土了由亚历山大传到中国的玻璃珠,但关于玻璃何时时传入中国的问题一直都存在争议。近年来考古发掘提供的实物表明,南方沿海地区自公元前5世纪以来,到公元三四世纪一直是中国玻璃制造的重要基地。广州至少在公元前2世纪起,即已拥有自己的玻璃制造业。东晋著名学者葛洪在《抱朴子》中已提到了仿造埃及玻璃碗,使玻璃制品进入日用器皿领域。

        一般认为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国的乐器箜篌,起源于古代埃及。1996年在新疆且末的古墓中发现了公元前5世纪的箜篌,这为箜篌传入中原的时间提供了新的标本。在中国西北地区的考古中,也多次发现与古埃及极为相似的权杖头,最早可以早到公元前三千纪。而且从突厥碑铭、汉唐墓志的流行,难免让我们想到埃及的方尖碑、汉谟拉比法典碑,或者可以推断中国树碑立传的传统源自埃及。还有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有专家认为它们与古埃及文明有着密切的关联……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总是令人遐想的,在不经意中你总能找到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牵挂,也能看到留存在各自世界的珍贵遗产。事实上,也没有任何文明可以遗世而独立。(杨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