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科技天地”版今年2月20日刊登了《学术期刊:责任与使命》一文,使我们想起在一年前刊登的《别让平庸论文充斥期刊》(2011年2月21日)以及《平庸论文泛滥折射期刊乱象——读〈别让平庸论文充斥期刊〉》(2011年2月26日)等文章。这些文章对于探讨学术期刊面临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
学术期刊不仅是记录科技进展和传承科研成果的载体,更是促进学术交流和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笔者随即想到两位大学者的两部名著中,关于学术期刊的办刊思想的论述。
今年是中华书局成立100周年纪念,其创始人陆费逵引起了广泛关注。在《陆费逵与中华书局》(中华书局2002年1月第一版)中,有多篇关于陆费逵创办《教育杂志(月刊)》等八大刊物的思想和模式的文章。今年还恰逢新华出版社“常春藤译丛”出版10周年纪念,其中有一本《学术责任》的译著(新华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原斯坦福大学校长和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主编唐纳德·肯尼迪。书中有“研究发现的责任”和“学术成果的发表”两章专门探讨办刊经验。遗憾的是,十年前出版的这两部名著中所述的宝贵办刊经验,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现根据这两本书的一手资料作以梳理和分析,供讨论学术期刊建设时思考。
第一,建设学术质量保障体系。美国《自然》杂志在办刊时遵循著名的“炉火钳原则”(Inglefinger rule),即投稿论文中的新发现只要有一点结果公开过,则整篇文章就必须撤下来。这项政策保障了该刊的学术质量和声誉,目前也被多家著名期刊采用。
陆费逵在创办《教育杂志》时,为了提高质量刊发了在当时富有争议的蔡元培的文章《对于新教育之意见》(1912年2月10日),同时,陆费逵迅速亲自撰写《民国教育方针当采实利主义》对蔡元培提出质疑。这种办刊采用了引导主要问题的高调争论模式,在思辨中提高了质量。
这启发我们,为了提高学术期刊办刊质量,可以从文章的原创性和始发性入手,然后引导各种高端争论。在思辨、创新和补缺中,提高学术期刊质量将水到渠成。
第二,推进期刊传播能力建设。《自然》杂志始终注意加强期刊的传播能力,为了广泛吸引世界各地的作者进而扩大影响力,他们专门设立了“世界观点”栏目,对于重要文章及时高调刊出。比如,在今年1月26日刊发了清华大学宫鹏教授的《传统文化阻碍中国科研》这篇争论文章。
陆费逵在创办《教育杂志》时,为了形成合力扩大影响,同时创办了《中华教育界》杂志。注重两个杂志良性竞争,互相探讨。这种内部竞争使办刊理念和思想不至于懈怠,又使在信息共享中节约了各种资源,使之迅速同时成为当时最著名的两种教育专业性和学术性期刊。
这启发我们,我们在学术期刊建设中,要注意发挥作者的作用,如多赠阅样刊扩大接触面,如建立作者信息库等;另外,对于兄弟刊和刊中刊要理顺竞争和合作关系。
第三,提升专业人才建设水平。陆费逵在主编享有盛誉的《大中华》月刊时,邀请梁启超撰写《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的《小朋友》杂志,最初也是由陆费逵坚决聘请儿童文学家黎锦晖创刊,实现专家学者办刊的理念,使之成为目前仍十分风行的杂志。
《自然》杂志除了上述重视各种和各地作者外,对于该刊的编辑非常重视。今天大多数科学期刊都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而《自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期刊。这与该刊始终坚持吸引各方面人才,甚至欢迎政府高官、商人和自由撰稿人一起参与办刊紧密相关。
这启发我们,我们的学术期刊一定要注重编读互动、协作和探讨,一定要吸引各方面人才,一定要坚持“开门办刊”,只有开阔了视野,才能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