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5月11日电(记者齐芳)虽然中国先人们创造出了精美绝伦的青铜器,但西方主流学术观点却一直认为,中国的冶金工艺源自西南亚。如今,我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或将推翻这一假说,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王昌燧教授说:“中国冶金工艺应是本土起源。”
王昌燧和他的团队应用同步辐射装置——上海光源,对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人工制备合金“姜寨黄铜”进行了无损伤分析。结果表明,姜寨黄铜与西南亚最早的人工冶炼合金砷铜虽然工艺相近,但冶炼产物完全不同;并且姜寨黄铜的冶炼年代还略早于西南亚的砷铜。因此,这一研究结论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冶金起源“本土说”。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分析原子光谱学报(JAAS)”上。
“关于欧亚大陆冶金工艺的起源一直有两种观点:扩散说和多起源说,而扩散说是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王昌燧介绍,扩散说的支持者认为,冶金工艺是复杂技术,而复杂技术通常为单一起源;目前的考古发现表明,西南亚的冶金工艺明显早于我国,因此中国的冶金工艺应该源自西南亚。同时,我国早期相当多的青铜制品主要出土于甘青地区,并确有西南亚的文化因素存在,这让不少人更加倾向于“扩散说”。人们甚至绘出了一条传入的路径:自西向东经欧亚草原至蒙古北方,再自北向南经蒙古传至甘青地区,之后向东传至中原,向西传至新疆。
“我们发现,不少外国科学家们都没有充分重视和利用中国的考古资料,在这些研究中都忽略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人工制备合金——黄铜。”王昌燧说,姜寨黄铜是公元前4700年—公元前4000年先民的作品,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属于仰韶文化。“我们应用模拟实验和对比研究,推断姜寨黄铜为固体还原法冶炼而成。这与西南亚砷铜的冶炼工艺相似,但姜寨黄铜的时间略早于砷铜,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的冶金工艺与西南亚没有继承关系,应该是独立起源。”
王昌燧认为,这一成果向人们提供了研究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新视角——两大文化之间应是互相影响,而不是单向传播的。“相信在这一新视角的引导下,对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将出现一系列新的重要的认识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