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汶川特大地震留在人们心中的阴霾即将散去,在经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后,四川人民顽强地站了起来,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和灾后重建的骄人成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4年来,四川人民在加强防灾救灾体系建设、增强防灾救灾意识、提升自救互救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明显进步。
在近年来的防灾救灾体系建设中,四川先后扎实推进了防灾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应急预案,完善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军地协调、社会参与的防灾救灾决策部署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综合的自然灾害防灾救灾体制和机制,并且在最近一段时间的全省防灾救灾大演练中得到了检验,经受了考验。
在集中进行防灾减灾教育和培训方面,组织专家不仅根据四川农村、城镇常见的灾害特点,编撰了《四川农村应急知识手册》和《四川城市应急知识手册》,并免费发放到群众手中。同时,还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让防灾应急知识的教育培训进学校、进课堂,真正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局面。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载体和多种形式,全方位深入开展应急防灾避险科普宣传,使防灾应急意识和知识深入人心。据有关部门统计,在近年的地质灾害防治中,四川有5万多人成功避免了因灾伤亡。这足以说明全省群众的防灾救灾意识和防灾避险知识在显著增强,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在不断提升。
早在去年3月,四川省重建委就作出了在汶川特大地震四周年和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举行全省范围防灾救灾大演练活动的决定,随即成立了全省防灾救灾大演练筹备工作小组。通过一年多的准备,全省各级各部门以演练促建设,切实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和能力建设,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应急机制、救援队伍和应急通讯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成效。一是治理了一批灾害隐患点,落实了工程防护措施,依托公园、广场、体育场馆、学校操场,新建改建了一批避难场所和紧急逃生平台,多数学校确定了避险逃生路线和方法,建成了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二是完善了突发事件信息接报机制,建立健全了从省到县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军地应急联动机制、泛珠三角内地9省(市)跨省应急管理合作和周边应急联动机制。三是新组建了一批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加强了应急救援队伍的常态建设和管理,配备了一批高新技术装备,整体提升了应急救援能力。四是基本形成了多种应急通信保障格局,通管部门已试点启动“应急优先接入”系统建设,省通管局、省军区已将应急通信设施配发到重点乡镇,省人防办已建成22个机动指挥所。
在4月下旬至本月上旬组织实施的200多次省、市、县三级综合演练特别是5月11日举行的“四川省2012年‘5·12’防灾救灾综合实战大演练”,对四川省近年来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与进步作了一次集中检阅。这次全省防灾救灾大演练范围广、科目多、规模大、参加人数多,发动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覆盖了党、政、军、警、民等各方面,基本实现了全省域联动和覆盖。全省大演练活动总体上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省、市(州)、县(市、区)分别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性演练或应对本区域易发频发灾害的集中演练,主要检验政府的组织救灾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着力提高公共救助能力;另一层面是组织以学校、企业、社区群众性避灾避险疏散和集结逃生为主要内容的演练。通过这次大演练,既检验了各级政府的组织救灾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提高了各级政府的公共救助能力,又宣传了防灾救灾知识,提升了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检验了广大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同时,这次演练也从多方面展示了全省灾后重建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弘扬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因此,这次演练可以说是取得了圆满成功,完全实现了演练的预期效果,进一步提振了全省人民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本报记者 危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