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菜价高的问题?如何提高街道、社区干部工作效率?如何全心全意关照高龄老人……这些全社会都关心的大问题,北京市西城区创新的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智能化模式都能够有效地解决。
有问题第一时间即可反映
西城区德胜街道是最早推行“3+6+N”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模式的,迄今已有一年多时间。生活、工作在德胜地区的人们已经能够感受到“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智能化模式带来的是方便、快捷和贴心。
家住德外大街的孙道孟自从退休后,主要工作就是给家里买菜。可是,社区周边没有价格实惠的蔬菜销售点,到哪儿买安全、新鲜的蔬菜,成了老孙最大的烦恼;58岁的张淑英的麻烦主要是到银行排队缴水费、电费、燃气费,跑得腰酸腿软……街道创新出公共服务迈向“智能化”后,这些问题都可在第一时间反映给社区的工作人员和楼门长们。
据了解,德胜街道创建的公共服务智能化平台,运用3G、GPS、WIFI等技术手段,通过PAD、民生热线、监控摄像头、电子屏等快速准确地采集和发布地区数据和信息;街道的科室负责人、社区负责人、楼门院长都持有类似手机的PAD,使得孙道孟、张淑英等居民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反馈到了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枢。街道收到这些问题后,通过判别归纳,拿出最终解决方案。
反映了,还真管用
在接到居民反映的问题后,通过调研,德胜街道最终决定在不适合建固定菜店的14个社区,搞起了“车载蔬菜直销”,把满载新鲜蔬菜的批发公司直销车开进社区。孙道孟说:“太高兴,太欢迎了!”
“三通自助便民缴费机”对老年人来说,虽然有点儿陌生,却很好使。轻点触摸屏,不到5分钟,58岁的张淑英就交完水费、电费、燃气费。张淑英说,“触摸屏,很现代”,“不必等号排队了,再也不用跑腿了!”
方便快捷的“三通自助便民缴费机”仅仅是德胜街道正在推行“全智能化社区”众多项目的一个。家住新明家园社区的赵淑绵老人和老伴、婆婆一起住,是典型的老龄家庭,家中自从有了“E医箱”,测完血压就能一键传输给社区医生,医生根据数据很快给出合理建议。一旦达到“警报级别”,指挥中心就会亮红灯,社区服务站就会在第一时间和患者取得联系,提供周到可心的应急服务。
以上这几项服务仅仅是德胜“智能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很小的一部分。民生服务是智能服务中心的重头戏,涵盖了社会政务服务、社会公共服务、社会党建服务、卫生医疗服务4个类型服务。在智能化社区体系下,网站、家庭信息机、数字家园、无线终端、社区电子屏和大厅触摸屏等,都将成为服务终端。如今,民生服务和城市管理的触角,正在延伸至辖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全覆盖、全感知、全时空、全参与、全联动
未来,西城区将会针对辖区居民的需求建成更多的服务项目,比如建设三维虚拟大厅、办事流程提前预知、视频监控全覆盖、科技手段保平安等等。
西城区副区长范宝介绍说,西城区自去年提出构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体系,完善“全面感知,快速传达,积极响应”的“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以来,区委区政府提出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快推进“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本着以人为本、问题导向、资源整合、集成共享、部门协同、多元参与的原则,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在全区建立“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枢,在街道建立“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在社区逐步建立“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其中,区级“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枢要实现社会服务、行政服务、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4个主要功能,街道“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要通过统一的数据中心、调度平台、服务渠道以及多个业务系统,实现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应急处理、绩效考评等功能。通过区街两级指挥中心联动,不同层级服务中心、服务管理机构和部门之间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从而实现辖区范围内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全感知、全时空、全参与、全联动”。
目前,西城区区级各部门已不同程度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纵向业务系统:建立了以西城区城市监督指挥中心为核心的城市运行管理工作系统;建立了西城区综合行政服务大厅、区社区服务中心、街道公共服务大厅、社区和楼宇社会服务站三级社会服务工作体系;建立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的矛盾“大调解”格局。(本报记者 杜弋鹏 张景华 本报通讯员 张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