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唱湘剧,我也来一个!谁唱的好?咱让评委说说。”话音未落,一曲悠扬婉转的湘剧高腔脱口而出,博得全场喝彩。
5月1日晚,罗大发忍不住大声向台上票友“叫板”,这是他第7次参加公共大戏台的直播活动。
“公共大戏台”是湖南电视文化品牌活动之一,由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湖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承办,现已成为湖南省组织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群众性广场戏曲活动。
4月29日至5月1日,长沙市贺龙体育场新世纪广场上,公共大戏台连续三晚“好戏连台”。湖南六大花鼓流派首次集体亮相,呈现了“湖湘花鼓戏地图”。
全民参与 屡掀风暴
7岁的万颖琦与老师罗抱林、婆婆王伟霞一同登台,用甜美的声音拉开了今年以“老少翩翩乐,好戏代代传”为主题的公共大戏台。罗抱林可是个忠实票友,唱了30年的戏,关注大戏台整整7个年头。
大戏台是2006年5月1日开锣的。来自省内外1000多名戏迷登台表演,年龄最长的93岁,最小的4岁半。除湖南19个地方戏种外,京剧、越剧、豫剧等也一一亮相。长沙湘江风光带“杜甫江阁”成了戏曲的海洋。
当时,退休工人徐继平给时任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的蒋建国写了一封信,感谢宣传系统的同志为群众做了一件大好事,希望节目一直办下去。
大戏台第二季在长沙烈士公园潇湘阁再掀高潮。现场报名的每天就有300多人,除本省外,还有来自上海、北京、辽宁、广州及海外游客。
同年10月8日,湖南省委宣传部致函省广播电视局和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负责人,对“公共大戏台”予以高度评价:“规模大,参与面广,社会反响强烈,成为我省节日期间的亮丽风景和广大群众喜爱的精神大餐。”
公共大戏台不分年龄、不论职业、自愿报名、自选曲目,以“有你就有戏”的口号吸引了众多的戏曲爱好者。
除了搭建舞台,主办方还开展了三湘巡演和送戏下乡活动。唱响韶山,走进乌石,放歌花明楼,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伟人的缅怀与歌颂。2007年4月,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为拓展“公共大戏台”品牌,成立专业戏剧团体“超级戏乐班”,培养戏曲人才,制作了10余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在益阳、宁乡、望城、沅江、蓝县、安化、桃江等市、县、乡、镇、村演出累计超过800场次,得到全省戏迷的热烈欢迎和一致肯定。
7年来,超过40万人次的观众到现场观看演出,两万余名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戏曲爱好者通过电话、网络及现场报名参加活动……公共大戏台是全民参与的戏台,在三湘大地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梨园风暴。
大众路线 创新求活
在戏曲艺术遭受“夕阳论”、“消亡论”冲击的现实背景下,公共大戏台为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原因在于它“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正做到“还戏于民”。
早在2006年,湖南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公共大戏台按照“振兴湖湘戏曲,弘扬湖湘文化”的要求,坚持走“零门槛、全开放”的大众路线,作为全国广电系统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唯一典型,入选中宣部主编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经验七十例》。
“真正的戏曲离生活很近,老百姓办红白喜事时都会唱的。群众需求的就是我们要做的。”湖南公共频道总监、公共大戏台策划人之一凌红江认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媒体的良心。
公共大戏台将传统文化和现代传媒相结合,强调现场的开放性、观众的互动性、活动的游戏性、节目的情感性、解读的多样性,融庙堂文化与民间文化为一体,力求“把电视还给老百姓”。
“传统戏曲通过电视媒介的传播,会让更多的观众接触它,感受它,甚至演唱它。”公共大戏台制片人凌琳说,“唱戏似乎是专业剧团的事,但现在,只要你能唱、敢唱、想唱,都可以登上公共大戏台。”
3天直播,大戏台进行了银屏、微博、现场三位一体的互动,让市民在文化的共建共享中实现自娱自乐,成为湖湘文化的享受者和推广者。
创新激发活力。公共大戏台也在表现形式上注入新的元素。笑工场演员的相声“爆笑花鼓”惹得全场大笑。网友何小肚发微博说:“传统是精华,但也要兼容并包,走创新路才能真正弘扬湖湘文化。传统戏曲太需要这些亮点了,今天的花鼓戏就是很好的尝试。”
公共大戏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民间奇活绝技的展示,又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亮相,还有文化庙会的游览,更有社区戏曲广场舞的千人表演。
“以具有群众特色和时代特点的表现形式演绎并传承传统文化,这能让老有所乐、也能让少有所学。”凌红江道出了公共大戏台的又一创新之处。
戏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电视媒体在推动传统文化的振兴与繁荣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公共大戏台走大众路线,敢为人先,正努力成为湖南文化强省的一张生动名片。
湖湘神韵 跨出国门
来自墨西哥的罗曼德与长沙女孩儿贺婉晴表演的花鼓戏《刘海砍樵》有板有眼,吸引了广大戏迷的眼球。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很感兴趣。每天我都听收音机,学唱花鼓戏。”罗曼德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自豪地告诉记者,“有位外国朋友参加‘汉语桥’比赛,我教他唱的就是《刘海砍樵》。”
耳熟能详的《刘海砍樵》让外国友人如此痴迷,更何况远在海外的湖湘游子呢?
2010年2月,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受文化部、国务院侨办的委托,应美国华商总会、旅美湖南同乡联谊会的邀请,把公共大戏台搬到了大洋彼岸。正值新春佳节,一个个充满湘音湘情、极具湖湘特色的节目在纽约、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和费城纷纷上演。
旅美湖南同乡、著名华人音乐家谭盾非常兴奋。他说:“公共大戏台能够远涉重洋,慰问在美国的湖南老乡,让我们海外游子重温了湘音与乡情,感到特别亲切与骄傲。”
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还慰问了演出团的主要成员,并表示“公共大舞台·走进美国”对加强中美文化交流、深化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具有重要意义。
“那是一场以湖湘的声音召唤游子的演出”,主持晚会的凌琳回忆着告诉记者,“当我把话筒递出去时,他们都能唱出家乡那最熟悉的唱腔,唱出对乡土最深沉的眷恋。”
去年7月,时值“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之际,公共大戏台带着湖湘同胞的祝福,插上文化交流的翅膀,再次跨出国门。在世界著名表演艺术中心——悉尼歌剧院,湖南民歌、民乐、民舞、民戏奏响了一场洋溢着东方风情、潇湘特色和青春活力的音乐会。出席慰问演出的嘉宾和湖南老乡都赞不绝口,纷纷表示:这是他们在澳大利亚多年以来所看到的最具湖南特色的一次演出,既充分领悟了湖湘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感受到家乡同胞生活的幸福美满。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代表Matt Thistlethwaite参议员赞叹:“整场演出非常精彩!中国,实在太棒了!”
音乐会激发了外国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湖湘文化,学习中国戏曲。
越是民族的文化精髓,越是世界的宝贵财富。公共大戏台积极探索文化“走出去”的新途径、新方式,正以开放的姿态跨出国门,向世界展示极具特色的湖湘神韵和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张灿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