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9日 星期三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领导干部谈文化13

    科技翅膀让文化飞得更高

    ——访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9日 02版)

        早上8点20分,当记者准时来到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的办公室时,他刚收拾好下午出差的行装。“今天我们要谈的是文化创新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这或许从我的行李可见一斑,比如这电子书就是我的必备行李,又方便又省力又节约又环保。在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传播与传承中,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中,科学技术发挥着重要的引擎作用。”

        记者:我们过去总认为,科技和文化是两个相关度不高的领域。科技创新在文化发展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曹健林:说到科技创新对文化的作用,我举个新闻出版行业最熟悉的例子——中文激光照排。我曾经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工作,在王选院士领导的中文激光照排研发过程中,我们所承担了很多关键元件的研发和制造任务。激光照排研发成功之前,报纸等平面媒体一直使用铅字制版,制版时每个字甚至标点符号都要算得清清楚楚,而且一旦定稿就轻易不能改动,否则整个版面就要重排。中文激光照排技术发明后,中国的新闻出版行业有了质的飞跃,这也是知识与信息传播的一次飞跃。你是记者,在这方面可能感触更深。

        我们现在经常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在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传播与传承,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中,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中文激光照排技术,数字化技术、照明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这既是科技部过去一直致力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我们未来工作的中心之一。“十二五”期间,科技部把实施“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作为重要举措和抓手,并将此项工作作为科技部2012年重中之重的任务之一。

        记者:您刚才提到文化科技创新一直是科技部工作的重点之一,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十一五”期间相关工作的情况呢?

        曹健林:就像我前面说的,科技创新对文化与文化产业的作用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比如数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效率;网络与安全技术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传播力、净化了网络环境;还有LED等新型显示技术、4D技术等新型电影院、便携式音响等一些关键装备和技术的升级,提升了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文化产业方面,我们坚持融合式发展,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比如研究文化产品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等过程的物流管理与服务模式;依托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培育了一批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新品牌、新业态。

        应该说,“十一五”以来,在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方面,我们部署和推动了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

        记者:您的介绍,让我对文化科技创新有了更透彻和明晰的认识。但我们在采访中也发现,文化与科技之间还是有脱节,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曹健林:现在确实有这样的现象,科技工作者不知道文化产品需要什么样的科技,做文化工作的不知道科技产品该怎么用。说到底,这是如何进行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目前要想解决,需要两个领域的相关人员多交流。从政府层面说,2011年7月,科技部和文化部建立了会商机制,启动了国家科技与文化融合联合行动,形成了部门间合力,集成创新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大了国家科技计划支持文化创新的力度,在科技支撑计划中优先启动了文化资源数字化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文化演出网络化协同服务及应用示范等一批重点项目。

        记者:您刚才提到“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曹健林:“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联合相关部门和地方,启动实施“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这一工程将遵循“面向需求、系统推进、加强创新、促进融合”的原则,简单地说,“面向需求”就是科技创新以需求拉动发展,请文化产业相关从业人员提出要求;“系统推进”就是要改“点”上创新为“面”上创新,不局限于单项技术的创新,而是将文化作为一个系统考虑,找出共性、关键性、核心性的技术进行攻关,以期得到突破;“加强创新”则是要注重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也就是咱们自己的技术或装备,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促进融合”则是希望两个领域的从业者都能熟悉对方的领域,当然,这是一条很长的路。

        根据这个原则,“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强文化领域共性支撑技术研究,重点围绕提升文化产品的创造力、表现力和传播力,在文化资源共享、版权保护、文化安全与管理等方面攻克一批关键支撑技术,构建网络化管理和服务平台。二是加强文化产业科技带动作用,聚焦文化演艺、影视动漫、新闻出版、创意设计等主要文化产业服务形态,全产业链布局,有针对性突破关键技术和集成应用技术,提高相关软件系统及装备的国产化率,形成一批面向应用的系统化集成解决方案和网络化运营服务新模式。三是提升公共文化事业科技服务能力,加强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和开发利用等。四是建立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发展以专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主题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国家高新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优势资源,统筹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

        记者:看来,这个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近期科技部在推动文化科技创新上有哪些部署?

        曹健林:近期,我们主要有四项工作。一是加快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重点开展文化领域重点科技需求调研,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加快制定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确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二是尽快成立国家文化科技创新联系工作小组,建立与相关主管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三是按照工程的总体方案,启动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创新一批新兴服务模式,培育一批文化新业态;四是启动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化载体建设,开展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示范企业以及文化科技领域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以及孵化器等创新体系的培育和认定等工作。(本报记者 齐 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