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曾毅 特约记者任爽)从4月23日首场开始到5月3日最后一场结束,由吉林省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创演的大型歌舞剧《长白神韵》连续以成本票价惠民,演出场次从原定的8场增加到10场,又从10场增加到12场,最后增加到13场。
据场记统计,每场演出的掌声、欢呼声都有60余次,平均每个节目在3次以上。观众将厚厚的20本留言薄全部写满,纷纷要求继续加演。吉林省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春梅说:“这次驻场惠民,原本是为了报答家乡人民的长期支持,可乡亲们的热情却再次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
据刘春梅回忆,5年前她刚接手吉林省歌舞团时,团里不仅设备匮乏,剩下的演员也屈指可数。刘春梅带领员工们探索引用市场机制,在人员使用、工资分配和对外联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取消身份管理、推行全团聘用制的基础上,深化用人体制和分配制度改革。采取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和外聘专家相结合的多种聘用方式,打破原来的平均分配制度,所有团员不论职称高低、职务大小、工龄长短,在保障基础工资的同时,放大效益工资。管理者的收入与团里的效益挂钩,演员的收入与业务水平和演出场次相结合。
自从“能出能进、优劳优酬”的竞争机制引入以来,吉林省歌舞团散发出了新的活力。原来离开团里的演员,也千方百计地想往回走;新聘用的创编人才也为剧团带来了生机。2010年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吉林省歌舞团转企改制后的开篇之作——《长白神韵》迎来了“连演8场,一票难求”的“开门红”。随后,在2011年“两会”期间,这场歌舞喜获中央领导和代表们的充分肯定。在俄罗斯克里姆林宫,《长白神韵》赢得了异国观众长达8分钟的掌声……
“院团要散发活力,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是催化剂,人才和品牌的培养是助推器。”刘春梅表示,如今的吉林省歌舞团不仅在逐步实现公司制度全覆盖,还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团辅导,并分批选派了年轻有为的演员“走出去”接受进一步深造。
“目前,我们除了继续对《长白神韵》进行精雕细琢,还在积极谋划创作更多的新作品。”谈及未来的发展,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尝到甜头的刘春梅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