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8日 星期二

    光明人物

    山的司令 树的司令

    ——记吉林省延边军分区原副司令员金文元

    《 光明日报 》( 2012年05月08日   01 版)

        编者按

        最近一段时间,本报先后报道了守护湖南狮子口大山30年的当代“活雷锋”刘真茂,以及海南鹦歌岭自然保护区27名大学生的感人事迹,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今天,本报要向读者介绍的是延边军分区原副司令员金文元8年来扎根山沟,带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与刘真茂和27名大学生一样,金文元放弃了安逸,选择了有远见的生活方式。他的选择令人敬佩,也必将激励更多的人,选择崇高的理想、信念、价值观。

        “我们眼前的这片山共有5道岭、7座峰、4条沟。北起东村头山岭,向南到787号高地,长约5公里;西面从467号高地,向东2公里至670号高地……”

        站在农家小院前,61岁的金文元指点着一座座以军事用语命名的山头,向记者介绍他所种植的红松和中草药试验田。

        眼前的金文元,身着旧式训练服,笨棉鞋的边缘沾着一圈泥土,长满老茧的手拖着锄头。如果没有介绍,谁也想不到,这个“农村老头儿”会是一名戎马一生、荣誉满身的副司令员。

        2004年,从军35年的金文元,从吉林省延边军分区副司令员的岗位上光荣退休。本该颐养天年的他,毅然放弃了安逸的城市生活,回到家乡——国家级贫困县延边州安图县,包山育林,带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8年来,他先后帮建基层党支部9个,创建种植养殖协会3个,建立农业合作社1个,带建致富项目10个。

        老司令开辟新阵地

        2004年,离开军营的金文元很快为自己下达了一项新命令——开山。接到退休命令的第3天,金文元来到长白山脚下的安图县石门镇大成村,看中了村子周边了无人烟的荒山沟,并向镇里提出了包山育林的申请。

        决定立即遭到全家人一致反对。“老金啊,你可不是小伙子了,荒山野岭的,怎么吃得消?”妻子话音刚落,女儿就把话接过来:“爸,你要是在家闲不住,不是还有那么多企业高薪聘请您嘛?”

        从小在安图县长大,又在那里念过书、当过兵的金文元动情地说:“树高千尺离不了根啊。当年你爷爷带着全家逃荒到安图,乡亲们的一碗小米粥救过我的命。现在,我理应为乡亲们做点儿事!”

        儿子听了后又给老父亲算起了账:“大半辈子的积蓄扔在那儿,啥时候能有收益?”金文元乐了:“那树一扎根,可是谁都带不走。将来能有人乘凉受益,能有人记着那是我金文元留下的,我就知足了。”一番心里话感动了全家人。

        两个月后,包山的手续刚一办妥,金文元就带着米面、炊具、农具、铺盖上了山。在没有水、不通电的情况下,他将200余公顷山林地逐一编号、划分“阵地”,开辟起了试验田。

        “我是山的司令、树的司令”

        对于金文元来说,练兵似乎比开山种树更容易一些。由于缺少相关科技知识,金文元一连打了3次“败仗”:投资4万元种下的两万棵红松树苗,由于施肥程序错误,全被烧死了;因为地势选择失误,栽种的15亩中药材被一场暴雨淹了;从山东引进的66头黄牛不适应寒冷气候,冻死了一大批。

        “建桥、修路、通自来水……金司令给村里干了不少实事,我们心里有数。可亏成这样,司令还怎么坚持?”大成村村长李明灿说,看着金文元亏本,村民们心里都跟着着急。

        “我就不信我种不明白这片山!”军旅生涯铸就了金文元百折不挠的性格,他开始反思:“军事需要科技,农业也需要科技。”金文元揣着山里的土壤样本,赶到延边大学,请专家进行分析;又跑到安图县科技局和吉林、黑龙江林业部门,请教种植技术。有一次,赶上专家临时有事,他就在门外等了两个多小时,感动得那位专家跟着他钻进山沟,现场勘查。

        如今,金文元从科学种植中尝到了甜头,他种下的11万棵红松、4万棵落叶松在大成村扎根,树苗成活率高达90%,远高于松树苗成活率不足50%的一般概率。

        暖风吹着山上错落的树木,金文元笑着说:“我觉得自己又成了司令员——山的司令、树的司令!”

        “想让村民富,山沟里要有顶梁柱”

        “家里没人,兜里没钱,能干成个啥?”

        “老金啊,这草药是比黄豆的收益高几倍,可俺们没种过,心里没着落啊!”

        尽管一次次的成功,让金文元心里有了底气,但当他找村民们谈致富打算时,却屡屡碰壁。大成村是朝鲜族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纷纷出去打工,留下的不是没力气干,就是没信心干、没意识干。

        金文元憋不住脾气,找到李明灿劈头盖脸一顿说:“大伙儿选你当村长,就是希望你成为顶梁柱,带领全村过上好日子。现在村里这个样儿,你心里就不着急,你对得起‘村长’这两个字儿吗?”

        “金司令那么大岁数,还在穷山沟里摸爬滚打,我们差啥?”看着老司令花白的头发、黝黑的面容和满是老茧的双手,李明灿动容了。从那以后,金文元每次上山,都把李明灿带上,用自己的创业行动感染他;每回外出参观,都把李明灿领着,用其他乡镇的致富成果激励他。

        李明灿勇气越来越足,金文元栽树,他就跟着栽下了4万棵红松;金文元种草药,他也先后种植了40亩五味子、60亩桔梗和80亩黄芪,还创办了年产50万个木耳菌袋的加工厂。2006年,李明灿被评为延边州劳模;2007年,大成村与镜城村合并后,他又被选举为村支书兼村长;2009年,还荣获了吉林省劳模称号。

        “要是没有金司令,我做梦也得不来这么多荣誉。”李明灿感激地说,“种草药比种黄豆的收入多了大约3倍。现在,好多原来不愿意干的村民都主动向我打听,要求学习新技术。”

        “要是不能干活了,我绝对不手术”

        金文元在山上自建的小屋,离大成村最近的农户家还有两公里的距离。屋里不通电,靠的是太阳能。电视机只能用十来寸的,再大一点,太阳能带不动。要是赶上下雨或是连阴天,灯都不能亮。

        屋里没有单独的厨房,水池就安置在炕边上,自来水还是近年来从遥远的地方引来的。由于山间空气潮湿,背阴一侧的墙壁已经长满了毛。因为居住偏远,小仓库里除了易储存的白菜、土豆,就是咸菜。因为整天劳累,金文元常常倒在凉炕上就睡着了。

        山绿起来了,金文元却病倒了。由于条件艰苦、长期劳累,加之营养不良,2008年年初的一天,金文元一个人在山上除草,顿觉左腿无力。他咬着牙,拄着锄头,挪到1000多米外,才搜索到手机信号,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当老伴儿带着儿子从延吉市赶来时,看见金文元倒在地里,满身是泥,脸色惨白,衣服都被划破了。“你这个犟老头儿,不让你上山,你偏上,差点把命搭上!”金文元看着泪眼婆娑的老伴儿,开玩笑道:“乡亲们还没富起来呢,我死不了。”

        经诊断,金文元被确诊为股骨头坏死,医生建议手术,而且说,他这种情况,不能再从事重体力劳动。

        儿子心疼地说:“爸,咱把手术做了,回家吧!”

        金文元却坚决不肯:“乡亲们还那么穷,我怎么能撇下不管?”

        妻子和孩子怎么也拗不过老司令,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稍有好转,金文元就重新返回了他眷恋的山沟。

        山沟里的穷乡亲有了新观念

        “司令啊,您是我们的主心骨,您可不能倒下啊!”听说金文元带着病回到山上,乡亲们有的从家里拿来鸡蛋,有的端来亲手磨的豆腐,还有的出去淘弄偏方、上山帮忙看林子。

        李明灿说:“从那以后,肯干的村民更多了,过去偷懒的碰到金司令都觉得没脸面。”

        2010年,镜城村村民高峰打算和妻子出国打工,需要国家公务员或楼房不动产作为担保。夫妻俩从结婚就和公婆挤在一起住,连间土房都没有,也根本不认识公务员。金文元听说后,毫不犹豫地为夫妻俩做了担保。

        高峰说:“要是没有金司令担保,我们两口子一个都走不出去,更别提赚钱了。”去年回国后,高峰和其他20余户村民一起加入了村里的木耳合作社。“现在有了合作社,冬季农闲时,家里也能有几千元收入。”

        如今,高峰俩口子已经开始采购物料,准备盖新房了。按照金文元早先的承诺,凡村里盖起新房的,他自掏腰包每户奖励2000元。金文元说:“这点儿钱就是为了增加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目前已经兑现的,有3家。”

        “一定要让前来考察的经销商吃到咱本地特色,尤其是木耳。”在李明灿家,金文元带着村干部和木耳合作社的负责人,盘坐在炕桌旁。除了以身示范和物质奖励,金文元还经常为村里的党员上党课,并吸收青年团员和要求思想进步的乡亲们参加。通过实践,金文元总结出了一套方法:“农村党课要在村民家里讲,才有气氛;要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才容易被接受;要让农民亲身感受,才会被触动……”   

        木耳合作社经理村民赵广说:“去年七一,金司令带我们去图们市,大伙亲眼看到了当地农村的富裕,长了不少见识。”

        8年来,金文元组织外出参观学习14次,发展了8名年轻党员。村里先后种植了五味子、桔梗、黄芪、沙参,养起了稻田蟹、淡水鱼、林蛙,办起了绿色有机大米加工厂、采沙场,全村人均收入从2004年的不足3000元,提高到2011年的6000元。(本报记者 曾 毅 本报特约记者 任 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