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基层一线去,到艰苦环境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
青年们表示,要响应党中央号召,把自己的未来与祖国的未来统一起来,积极投身到基层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把自己的未来与祖国的未来统一起来
本报武汉5月6日电(记者夏静 通讯员王潇潇)5月4日,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召开后,共青团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号召校各级团组织和青年师生收看、收听大会盛况,组织部分青年代表、团干部代表和青年教师代表集中观看会议,并在会后学习、讨论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
湖北省学生联合会主席、湖北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华中科大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罗迪表示,总书记在讲话中对青年寄予厚望,我们一定要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品质,脚踏实地,努力肩负起祖国发展、民族进步的重任。
该校法学院学生王盘说,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团干部,深感投身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责任重大。
作为80后青年教师,华中科大光电学院的李安安说,青年教师必须把自己的未来与祖国的未来统一起来,人生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共青团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副书记刘红军认为,高校团组织应当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建带团建,为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搭建广阔平台,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祖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努力奋斗,再立新功。
到基层建功立业
本报太原5月6日电(记者李建斌、邢兆远)连日来,山西大学的校园网、广播、毕业生微博、手机短信等,传出一个响亮的声音:到基层去、到贫困山区去建功立业。即将毕业的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生姬浩博说,总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党对青年的高度重视、充分信任、热情关怀和殷切希望,吹响了当代青年勇担重任、奋发进取的集结号。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09级研究生王慧斌正在整理到国家级贫困县静乐县支教的调查报告和毕业论文。她动情地说:“一年的支教,磨炼了意志,使我懂得了奉献、责任。现在我即将毕业,准备到基层去当老师,实现我的人生理想。”
大四学生吴璎澎正准备踏上支教征程,她从网上阅览大量静乐县的情况介绍,向参与过支教的师兄师姐求教。她说,要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到支教点后,要沉下身、静下心,带着问题工作,在实践中寻找最好的答案。
贫困山区人才短缺的现状令学子们牵挂在心。大学毕业支教一年后回来读研的柴开明,正和同学们一起,为贫困山区提供网络信息服务,为山区学校组织募捐活动。他说,要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学好本领,毕业后为贫困山区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和帮助。
在最艰苦的地方磨砺人生
本报辽宁5月6日电(记者毕玉才 特约记者刘勇)5月6日,记者电话采访了远在祖国西部的东北大学支教大学生和驻守在我国东部边疆的辽宁边防官兵,大家一致表示,要把个人追求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在最艰苦的地方磨砺人生。
辽宁海警一支队驻守的海洋岛是我国黄海北部距离大陆最远的一个海岛,有“黄海第一哨”之称。新兵潘伟男是一名大学生,他说:“听了总书记的讲话,我备受鼓舞,只要部队需要,我愿意在舰艇上干一辈子。”
记者又来到东北大学,该校支教团团长孟庆斌告诉记者:自2006年起,东北大学已选派6届29名研究生分赴新疆昭苏县和布尔津县扶贫支教。
“5月4日,我们远在新疆的几位支教团员共同收听了总书记的讲话,感到非常受鼓舞,非常振奋。”电话那一端,女团员殷娇兴奋地告诉记者:“走进西部,激发了我们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品质和工作能力,我们不会辜负总书记的期望,一定会迎难而上、不辱使命。”王玮、牟俊生两位同学也有感而发:“西部,让我们认识到了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我们早已把这里当成第二故乡。”
东北大学宣传部部长丁义浩告诉记者,东北大学校园中,关注支教项目的学生越来越多,积极报名“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学生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