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7日 星期一

    专家视点

    用教育成就“国际时尚之都”

    作者:徐明稚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7日 16版)
    CFP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的战略领域,以时装设计为重要内容的时尚创意产业表现出越来越鲜明的时尚属性和创意特征,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化大都市需要“国际时尚之都”

        巴黎、伦敦、纽约、米兰和东京并称全球五大“国际时尚之都”,它们是整个城市和国家综合经济实力走向强盛的突出体现,是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我国自1994年以来,服装产量及出口量一直处于全球首位,已是服装大国。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先后投入建设,力争成为第六个“国际时尚之都”,期望对国家及所在区域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产生巨大推动能量。

        以上海为例,早在2004年就率先提出发展创意产业,当前亟待以更大的力度加以推进和发展。一方面,“十二五”是上海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时尚创意产业既为生产服务,也为生活服务;既面向传统产业升级,也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高附加值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特性,势必成为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增强,需要借助特定文化产品才能实现有效传播,也需要适应海外文化市场。上海开埠160多年,中西文化交汇交融,海派文化碰撞合璧,这样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有利于培育打造既容易被世界理解接受,又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特征的国际时尚品牌,并通过进一步加强产业化发展,让中国在国际上赢得时尚话语权。这也是上海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历史担当。

        时尚设计教育和“国际时尚之都”相互成就

        法国ESMOD高等时装设计学院、意大利马兰欧尼学院、英国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美国帕森学院并称为世界四大设计学院。

        聚焦时装界著名的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它培养了众多世界顶级设计师,最为人们熟悉的有约翰·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斯特拉·麦卡特尼(Stella McCartney)等人。1993年,由于亚历山大·麦昆等6名时装设计新人参与,让正处于低谷的伦敦时装周迎来鼎盛时期,同时,亚历山大·麦昆也自此成名。目前,该校毕业生时装作品每年都会在伦敦时装周上发布,诸多国际时装品牌在此挖掘设计新秀。一流的时尚设计教育让英国时尚设计人才辈出,学校逐步搭建起时装生产和时尚设计人才教育的桥梁,成为时装行业的联合体。

        一流时尚设计教育和“国际时尚之都”,究竟是谁成就了谁?显然,教育成为时尚创意的“大脑”或“策源地”,源源不断地提供着产生时尚创意的优秀人才,“国际时尚之都”又为时尚创意的实施和落地提供了可能,两者互为依存,相互支撑、相互成就,共创成功。

        高校应负起时尚创意产业发展重任

        中国时尚创意取得国际地位,需要扶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和竞争力的时尚设计高校及学科。

        高校要着眼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应通过与国内外同类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建立实质性合作,吸引国际时尚创意力量和资源,对接国际时尚设计教育院校学科体系,构建适合我国的教育模式,培养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已与12个国家和地区的31所院校开展包括本科学历教育、研究生学历教育、课程合作等多种形式合作,国外80多位教师在学校开出了72门国际合作课程,其中,与日本文化学园合作举办的“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得“2011年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薇薇安·韦斯特伍德等国际顶尖服装设计大师和设计界权威人士受聘担任顾问教授。

        高校要体现“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挥特色学科优势推动产业发展。推进协同创新就是要依托学校的重点特色学科,尤其是与行业结合紧密的优势学科,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深度融合,从而推动产业发展,为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支撑。东华大学依托“纺织科学与工程”、“设计艺术学”等学科优势,建立敦煌服饰研究中心,与施华洛世奇等著名企业建立了30个校内高端研究基地,在雅戈尔集团、ADIDAS等国内外知名服装企业建立26个教学实习基地,目前还与上海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和推进“环东华时尚创意集聚区建设”。

        高校要注重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意的文化环境。时尚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营造,一方面使大学特色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的成果“溢出校园”,支撑上海时尚创意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让学校能更直接地置身于时尚创意文化之中,充分享用时尚创意资源,提升培养创新创意人才的能力。东华大学坚持多年举办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装论坛和东华时尚周,为政府、高校、产业及企业搭建时尚思想和创意文化的对话平台,创造分享智慧、凝聚共识、成就未来的机会,积极探索构建时尚创意产业和文化建设新高地。

        (作者系东华大学校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