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2011)》于不久前出版面世。作为使用历史最长、覆盖面最广的一种基层科普设施,该报告详细阐述了科普宣传栏的总体情况、覆盖情况、更新情况、资金投入以及建设规模等相关信息,但是,唯独缺少效果分析。
实际说来,科普宣传栏应该是基层发挥科学传播作用比较直接、也是广大公众比较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但是宣传什么(即内容),应该是最重要的部分。内容的缺少以及更新速度慢直接影响着传播的效果。新媒体时代是内容为王的时代,而科普宣传栏也应该是以内容为主导的,内容空洞或者更新速度慢,就会使得宣传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必要性。我个人认为科普宣传栏的内容更新应该与社会热点、焦点相结合,这样才会凸显出其重要性,并真正发挥其作用。如某地区去年日本大地震期间所做的科普宣传栏已经放上一年有余,一直没有更新,其效果必定大打折扣。还有些科普宣传栏和科普画廊则是没有内容,甚至有些成为了广告宣传栏。
科普宣传栏和科普长廊以及画廊,应该是广大公众闲暇之余光顾的地方,我们不能苛求他们时刻关注这些,但是即使是“打酱油”路过,能撇上一眼有所收获,也是一种效果,但是如果徒有其名,那“打酱油”的人也不会注意到这些。本人曾经留心过几个科普基础设施,其附近几乎没有人驻足观看、学习。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内容上,没有内容的宣传栏无疑成为了一种门面工程。
说到底,没有内容的科普基础设施,无论叫什么名字,都是徒劳的。缺乏内容也必然会导致门庭冷落了。而内容的提供应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一种程序化的操作流程。内容的提供也是需要耗费财力的一项工作,反观人均科普经费的不足也制约了科普内容的更新。加大投入力度无疑是改善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举措。既然建设了科普宣传栏,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也是应该的。否则这些宣传栏也仅仅是一个宣传栏,门庭冷落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