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多亩地,每年却提供了商品菜1.3亿公斤,日前,记者跟随中国记协采访团走进位于前不塔气村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家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长势喜人的各类蔬菜,让村民脸上挂满了笑容。
“苗好,种好,人好,技术服务更好。”47岁的村民杜兰第告诉记者,在村里永业科技服务站的帮助下,去年自己承包的两个高效农业大棚,纯收入就有六七万元,单茬亩产15000多斤。仅服务站推广的永业生命素技术产品,就使亩产增加15%以上,增收3000元左右。
农技推广,从科研落到实地,在永业董事长吴子申看来,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农户、经销商、厂商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解决。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只占40分,服务却是60分。永业的商业逻辑,首先考虑的是企业能够给农民带来什么,只有做到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永业的模式才是成功的。
为了及时帮助农户解决种植中的技术问题,永业公司成立了永业科学研究院,并在全国各地的乡镇、村庄建立了30000多家科技服务站。科技服务站一方面提供优质的科技产品,从产品的角度为农民服务,让农民买到放心的农资产品;同时提供技术,帮助农民掌握正确的农资产品使用方法,还给农民推荐更好的技术。
吴子申介绍,永业科技服务站的站长一般都是懂农资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些科技服务站还配备了农业大学生,联系当地专家作定期培训。永业的农技人员会不定期地在科技服务站巡回检查指导工作,帮助农民解决农作物的“疑难杂症”。
每年春耕之前,我们都要组织永业科学研究院的农技人员、研发人员以及一些专家教授对粮食作物、果树、蔬菜等重点作物的种植进行气候条件、施肥和病虫害的研究,提前做一些技术准备和人才准备,给永业科技服务站做培训和输送技术资料,准备人员下到田间去给农民提供科技服务。
“投入一元钱,回报十元钱。”吴子申带给农户的财富公式,看似简单,却在永业、农户、经销商之间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服务农民,服务农业,帮助农民把致富的想法落实到田间地头。
本报记者 朱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