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徐公芳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文化育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思想。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
文化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文化对人的影响无孔不入、无时不在。它影响着学校里每一个成员的价值信念和个体成长,也影响着学校的发展路径和终极追求。
文化育人不是一种有形知识的灌输,而是向人们的思想理念注入人性中诸如尚德、责任、包容、感恩、进取、良知、诚信、谦虚、勇敢、创新等崇高美德,基于此内化为一种健康向上的意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人的灵魂和精神。文化育人的终极目标是铸就人性的美德,让人们在核心价值观的选择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知荣知耻的价值取向。
教育中让人感动、感念并终身记忆的,总是一个个触发了心灵记忆的细节。当学生走出校门,这些东西都会深刻地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认同、工作能力和行为习惯,影响着他们的进步与发展。文化育人就是把母校的文化精神烙在学子心上,让他们获得受益终生的精神营养。
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营造一种文化,一种无处不在、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文化氛围。因此,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从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走向文化育人。文化育人是个系统,不仅要理念先进,更要贵在行动,全方位实施,还要注重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
树立理念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既强调技能高,更强调素质高。不但注重如何做事,更加注重如何做人。学院以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依托建筑行业,围绕“培养什么人才”、“为什么培养这类人才”、“如何培养建设人才”,从“社会需要建设类高职生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和技能?”确立了技能和素质融合的文化育人理念。建立了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融合评价机制。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并在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反馈信息基础上,建立起社会综合评价系统。把育“人”与育“才”统一,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统一,更注重人才的未来发展,为学生建筑有意义的未来人生。
付诸行动
先进的理念只有行动才能付诸实施,只有行动才能成功。学院先后以党委文件的形式印发了《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纲要》、《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见》和《关于开展教师德育育人优秀案例评比活动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把文化育人的理念不断推向深入。从把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办学策略转变到把素质教育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长远战略任务来抓,并把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融合渗透贯穿落实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设建筑文化展馆,成立鲁班人才学院。把高职教育的重心从单纯地帮助学生“找饭碗”转移到关注其创造力、可持续发展力、人文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上来。
——培养师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和知识技能的传授中,而且更加广泛、深刻地存在于师生之间的接触和交往中。学院制定并实施了“百名教师下企业”和“百名能工巧匠进课堂”等系列教师培养工程,构建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教师培养系列。并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加强道德修养,时时处处做学生的楷模,以崇高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
——营造环境。环境文化作为一种外显的直观文化,它既是教学活动的场所与设施,又是陶冶师生情操的无言之师,育人于无痕之中。一是让校园灵动化。学院充分吸收了鲁班文化的思想精髓,使校园文化环境富有象征性内涵,成为有生命的、有灵魂的育人基地。二是让墙壁思想化。让会说话的墙壁,潜隐教育于无形。设计成励志廊、名人墙、优秀校友墙、优秀作品墙,开辟“人文走廊”等时时刻刻激励师生。
——建立基地。文化育人强调文化知识转化为自身内在的人文精神,体现为教育对象的思想、情感与行动中的一种文化自觉,注重促进知识内化的实践环节。因此基地的建立尤为重要。一是成立素质拓展中心,创新适合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二是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自由灵活的学生社团。三是建立学生创业园区。四是建立基于“真实情境、仿真模拟和实物模型”的多功能、一体化、共享型建设类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建成国内唯一的1:1比例的三层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五是建设建筑文化展馆,发挥行业文化在育人方面的强大功能。
——构建载体。一是整合和开发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组织编写了“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课程教材系列”。二是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将“成功教育”、“感恩教育”等融入课堂教学。在实验、实训课中培养学生经受挫折、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和团队精神。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主题活动。如开展技能节、科技创新节、文化艺术节、心育文化节、公寓文化节,新生活动月、读书活动月、志愿服务月、社团文化月,建筑文化宣传周、心理健康宣传周、科普宣传周,国旗活动日、大学生健康咨询日等。
弘扬精神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人才培养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感悟学校文化、领会学校精神。学院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铸就了“敢亮剑、筑志强”的学院精神。学院精神凝聚人心、鼓舞干劲、更指引方向使学院创造一个了又一个辉煌。2006年学院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08年学院成为省级示范性高职,2010年学院进入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高职要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与企业沟通,与企业文化实现互动。一是将企业文化贯穿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与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形成企校合作互惠互利的长效共赢机制。二是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使企业精神与学校精神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根植于行业,养成于校园,服务于社会。
形成品牌
品牌文化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学院历来注重品牌文化的打造,“鲁班文化”、“心育文化”、“定向体育文化”先后获得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称号,成为浙江省唯一一所拥有3个省级校园品牌的高职院校。其中鲁班文化获得教育部2011年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二等奖。
注重传播
一是建立文化传播体系。开辟文化宣传栏,建立鲁班大讲堂,成立校友联姻会,加强媒体传播,系统化理论化人文素质教育成果,出版专著《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论纲》。二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质量是人才的度量衡。先进文化是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创造的, 高素质人才又在先进文化的熏陶下哺育出来。进入社会的毕业生就是学院的活广告,就是先进文化的播种机。作为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学院始终高举先进文化的旗帜,努力占领时代文化的制高点,创造和传播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 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本文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