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3日 星期四

    走基层·干部手记14

    每句话都是一个心愿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3日 01版)

        河北省保定市委书记 许 宁:

        前段时间,河北省扶贫开发暨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在我市涞水县召开。会议规格高、规模大,一竿子插到了扶贫攻坚最前线,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要举全省之力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尽快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对保定来说,既是鼓励又是鞭策,既是压力又是动力。

        我分包的贫困村是涞水县石圭村,位于县城西北部的丘陵地带。全村200多户900多人,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100元。前几天,我再次来到石圭村,看看村里发生的变化,听听乡亲们有哪些想法,和群众一起共谋脱贫致富的好办法。

        在村口,村民们正在忙着拆墙扩路。“原来路太窄,而且损毁严重。修好了路,蔬菜就能及早运出,卖个好价钱。”一进村,村支书贺建华就向我介绍。

        村南的山坡上,绿意渐浓,村民们正忙着栽核桃树。我拿过一把铁锹,和乡亲们一块干起来。农技人员告诉我,今年计划栽种7000棵,两年以后就能挂果,树中间还能套种“张杂谷”等大田作物,种子是县里免费发的。看到这一棵棵种下的“摇钱树”,我特别高兴。我嘱咐农技人员说,一定要多帮村里培训,保证每户要有人懂技术。

        目前,石圭村低保户还有25户,这些困难群众,也是我最挂念的。

        李宝亭是村里的老党员,由于患病多年,行动不便,口齿不清,平时全靠老伴一个人照顾。在低矮的平房里,他老伴高兴地对我说:“多亏驻村干部的帮助,我们村现在变化可大了。”

        我又来到贫困户李玉喜家。老李对我说:“家里的大棚比较落后,蔬菜品质一般,销路也不顺畅。要是能把大棚重新升级改造,收入就有可能翻番,家里也就不这么难了。”

        我把这些情况一一记下,下定决心要借助这次全省扶贫开发的大好机遇,把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更好地帮助这些特困户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扶贫不光是给钱给物,扶贫要靠科学技术。发展设施农业,村里有基础、村民有愿望、市场有需求,关键是为他们提供技术、品种和管理支持。

        在村委会,我和石圭片区10个贫困村的干部进行座谈,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办法,现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听着大家的发言,我快速地记着,唯恐漏掉任何一个闪光的点子。因为每句话,都是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心愿啊!

        为了让村干部听得明白、想得透彻,我推心置腹地说:“扶贫工作需要外力支援,更需要内力支撑。”我给各村做了一个简单计划:近期,由省、市帮扶单位先帮村里把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好;再根据各村特点,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养则养;要考虑花卉、养殖、旅游等多种经营,帮助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发展起来,特色市场就会逐步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就会逐步增多。这样一来,贫困村就会逐步走上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坦途,老百姓才能不愁吃、不愁穿、有学上、有医疗、有房住。

        我想,这也许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最佳“路线图”。(本报记者耿建扩推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