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3日 星期四

    文化新观察

    创意开掘旅游商品金矿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3日 16版)
    “红双喜”创意水杯。 CFP
    创意茶壶

        核心提示

        这是一个巨大的反差:2011年,中国游客在美国人均购物消费6500美元;而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游客在北京43家景区的旅游纪念品消费仅为人均1.61元。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旅游业经济体。2011年北京旅游产业占北京地区GDP的比重也超过了7%,但游客人均购物消费仅约500元,购物只占旅游总收入的23%,离世界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蒋齐康指出,中国旅游商品亟须在认识上提升、品质上提高、产品上丰富、文化上深挖。

        认识上提升

        “购”是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金矿

        北京天坛公园内,一个简单的插板玩具已卖了多年;颐和园太和殿前最畅销的商品是矿泉水;八达岭景区卖得最好的商品是“我登上长城了”证书;各景区的旅游商品大同小异,富有创意和文化内涵的商品寥寥无几……旅游商品,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软肋”。

        “地方政府和景区经营者要拓展眼界,开阔思路,克服门票依赖症,将旅游产业链扩深延长。”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张栋分析,大小长假过后和年终总结时,各地方政府都会大“晒”旅游产业成绩单,门票收入占了大头。据统计,今年“五一”小长假,全国门票价格在百元以上的5A级景区将达到近50%。2011年北京地区旅游总收入中,仅故宫的门票收入就高达5.9亿元,而对43家景区调查显示,游客在旅游纪念品方面的消费仅为人均1.61元。其中故宫、颐和园、十三陵旅游纪念品的花费在0.6—0.8元之间,和门票收入相比微不足道。

        这样,旅游业持续发展面临两种选择、两条道路:是走传统的“门票经济”,还是以“购”为重点的文化消费?走哪条路,涉及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其实,在旅游食、住、行、游、娱、购六个要素中,“食、住、行、游”的消费具有“有限性”,“娱”也有极限,只有“购”,在有限的时间内总量是无限的,甚至会超过“食、住、行、游”的总和——“购”是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一座“金矿”,应进一步提高旅游购物在中国旅游产业中的比重。 

        品质上提高

        旅游商品品牌亟待开发

        可为什么现在游客对旅游商品的消费会如此低?为什么游客在北京旅游纪念品方面的人均消费不足区区2元?

        据对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五地进行的市场调查,多数旅游者在出发前就已经为这次旅游开始购物,旅游开始后购物的热情仍然很高,77%的人表示在旅游时肯定会购买商品,14%表示在旅游时偶尔会购买商品,只有9%表示不会在旅游时购买商品。

        游客有购物意愿,可为什么大多数人又空手而归?原因在于,旅游纪念品缺少特色,不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不能调动起消费者的购物欲望。记者在许多景区旅游商店看到,传统旅游纪念品大多是印有景区图样的帽子、T恤,普遍缺乏特色。而且互相仿制、产品雷同、材料相同、样式相近,甚至有些还是超市滞销淘汰下来的产品,摆在旅游景区里充数。另外,实用性的旅游商品也比较少,在旅游购物商店里见到最多的是摆件、挂件,这些占到旅游商品的80%,没有新意、不实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退而求其次,地方特产销量增长超过纪念品。

        拿什么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国外的旅游品开发形成气候和时尚:去日本,马上想到著名旅游商品佳能、富士照相机、摄像机以及化妆品;在法国,惹眼的是法国香水和LV箱包;到瑞士,著名的是手表和瑞士军刀;来中国,肯定要多看几眼陶瓷、茶叶和丝绸。

        旅游购物,是基于地缘文化之上的选择,与人们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认知相关,所以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是人们购物的主打品种。中国旅游商品产学研联盟秘书长陈斌说:“购物主要取决于品牌认知度,这恰恰是中国旅游商品最缺少的。”据一项针对北京旅游的市场调查,外国人最喜欢最有创意的旅游线路,竟然是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目前,我国能让旅游者慕名而来的大品牌寥寥无几,各景区自有品牌的知名旅游商品更是极少,多数景区还未对自己的无形资产进行开发、利用,甚至景区大多数商品都不是自己的品牌。

        文化上深挖

        提升旅游商品文化附加值

        旅游商品开发严重滞后的问题,已经引起各级政府重视。5月下旬,由中国旅游协会主办的第五届旅游商品创新大赛将在浙江义乌举办,这一赛事已经搞了五年,极大地凝聚了人气,促进了旅游商品的创新开发。据相关部门透露,今后旅游商品是否具有特色,将作为评选4A级以上景区的硬件之一。

        把创意和地方传统特色加入到旅游商品开发中,一些地方正尝试着打造出旅游商品的特色品牌:

        江苏常州梳蓖厂在中国旅游协会2002年举行的首届旅游商品大赛中,受到启发,在梳蓖上加入了中国的京剧脸谱、花、蝴蝶等文化元素。这样,一个普通商品就有了纪念性、艺术性,大受中外游客喜爱。原本要濒临倒闭的梳蓖厂,只因注入了中国文化元素,几年下来,小小梳蓖已在形成产业;

        由前门文化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马小申创作的曹雪芹扎眼风筝茶具,将北京的茶壶,做成前门楼子的形状,上面印上名画等,大受市场好评,还被选为十大“北京礼物”——普通茶壶,经过创意,价值完全不一样了;

        云南则在各个景点营造旅游购物的氛围,普洱茶、中草药都受到游客欢迎;

        西安深挖“古都”和“丝绸之路”的文化概念,其古家具、古玩、丝绸卖得很好……

        从事叶脉画生产刚半年的周桂林最近特别忙。由他创立的“爱晚亭”牌叶脉画取材于重庆特有的黄葛树叶,以天然叶脉为主要材料,通过水墨画等表现形式,展示重庆的吊脚楼、古镇、长江三峡等人文地貌,是重庆市最有代表性和畅销的旅游商品之一。仅半年,叶艺坊已经卖出近2000多幅画,销售额接近10万元……

        目前,像马小申、周桂林这样具有旅游商品研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国内并不多,专家建议对旅游商品创新优秀人员给予诸如“大师”一类的荣誉称号。据悉,今年贵州省扩大了发明专利申请提前资助的范围,其中传统文化、工艺类旅游商品是仅有的对个人的发明专利资助领域。

        产品上丰富

        呼唤更多的特色旅游商品

        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文化时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已融为一体,旅游购物和旅游商品,是重要的文化消费方式。发展旅游产业,要转换发展方式,注重文化内涵,发掘做大其中的文化因素。

        专家指出,各地应结合当地情况和现代旅游购物特点,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旅游商品发展战略,更多从文化角度评估本地如何发展旅游商品。不同的旅游城市、旅游景区,游客的购物需求不同,旅游商品也应不同。还应大力提倡、发展旅游商品型企业,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建立旅游商品产业园区,推动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把地方名优产品开发成为具有文化底蕴的旅游商品。台湾的旅游商品开发非常注重文化特色和品位,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令人目不暇接,给到那里的游客留下很深的印象。

        人们旅游买什么、去哪儿买、怎么买,是一种心理选择,是一个以文“化”物的过程。“由于旅游商品的属性与其他商品不同,旅游购物多属冲动性、非理性消费,所以营造舒心满意的温馨购物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要像日本东京浅草寺门前的文化旅游特色商品街区那样,形成现代旅游商品的意识。”陈斌说,“在这方面,期待各地政府应有所作为。”(本报记者 王小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