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3日 星期四

    爱国卫生运动巡礼

    让灾区百姓享受健康生活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3日 04版)

        “5·12”地震以来,绵阳市爱国卫生工作紧紧围绕灾后卫生防病展开,坚持“四加强四创新”,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科学开展病媒生物防治,着力提升群众卫生素质,通过几年努力,灾区环境美了,庭院干净了,群众卫生习惯好了。爱国卫生工作的有力有效开展,为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发挥了重要作用。

        “5·12”地震灾害后,绵阳市第一时间成立了卫生防疫爱国卫生组,统筹协调开展以灾后卫生防病为主题的城乡爱国卫生工作。爱国卫生组充分发挥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特别是村、街道、居委会的爱卫会和各种军民医疗卫生工作队及对口援助绵阳的卫生医疗防疫队的作用,分片负责,群防群治。开展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力抓好卫生防疫工作”主题活动,市委、市政府将灾后爱国卫生工作列入对县市区年度目标考核,签订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好卫生防疫工作目标责任书》。

        在灾后重建阶段,市爱卫办主动介入,把农房重建和改厨改圈改厕建沼气池等统筹实施落到实处,并在北川县实施了联合国儿基会援助四川省地震灾区WES项目。自2008年来,全市新建沼气池19.4万口,普及率达42.3%,新建卫生厕所18.35万座,普及率达68.9%。协调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每个村建立了村规民约和保洁制度、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农村垃圾实现了村收集、乡清运、县处理。现在全市农村每个组建有一个垃圾堆放点、每个村建有一个垃圾收集点、每个乡建有一个垃圾中转站、每个村有一支清扫保洁队,全市60%的村镇已达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四化”指标要求,其中56个村被命名为四川省卫生村,307个受灾群众集中居住村被命名为四川省灾后重建卫生新村。

        地震发生后,绵阳市迅速在各安置点设立卫生防病知识宣传点,在群众密集的地方设置宣传栏、悬挂宣传横幅,通过部队、医疗队把卫生防病宣传资料送到受灾严重、公路中断的镇乡,积极组织医疗、卫生防疫人员和志愿者深入到灾民临时聚居点、镇、村、社,广泛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共计发放卫生防病宣传资料300多万份。受灾群众从安置点返乡后,市爱卫会组织义诊队、巡讲队上门服务,开展健康教育进家庭、卫生知识进村社活动。并与移动通讯公司合作开设“健康之语”栏目,每年发送卫生健康知识短信100多万人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5000多人次深入农村、社区、厂矿、学校、军营、机关开展健康知识巡讲,三年来,受益人口超过500万人次,基本实现全覆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强化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城乡群众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基本形成。如今,灾区禽畜入圈,垃圾入池,群众住的是新房子,使用的是卫生厕所,在良好的卫生环境中,享受着健康生活。(本报记者 危兆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