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5月1日电(记者冯永锋)监测结果显示,除了PM2.5,珠三角地区的臭氧污染也在不断加重,而且污染已由原来的脱硫控煤烟为主的一次污染控制向臭氧浓度升高、灰霾污染加剧等大气复合型二次污染防治转变。要解决珠三角地区这样的复合空气污染问题,只有采用“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技术”来解决。
针对我国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的重大需求,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远航教授和他的团队,以“科学研究—技术集成—区域示范—管理决策”为主线,组织研发大气复合污染监测预警和污染控制等关键技术及设备,构建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的技术体系和区域协调机制,引领清洁空气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国家启动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进程。
张远航介绍说,针对大气复合污染,研究团队研制出了几十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气监测设备样机,在关键监测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在珠三角地区实现了对大气污染监测和预报技术的集成示范应用,研究团队构建了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包括20个城市、区域和背景子站,1个大气超级站,以及卫星遥测系统,具备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实时监控的特点。针对燃煤排放的污染,研究团队重点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海水脱硫核心技术并实现了关键设备的国产化,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并引导多污染物联合控制技术的发展。
不仅仅是技术上取得突破,张远航和他的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机制”,提升了区域内的大气环境管理水平,让“复合”的责任清晰地得到了分摊落实。目前,国家已启动“十二五”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区六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区;辽宁中部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等六群),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将为实现联防联控规划的目标提供全面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