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2日 星期三

    厦门翔安:

    多举措转变社会管理方式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2日 10版)

        在福建厦门翔安区有个极为特殊的“超市”,这是一个专门为特殊人群回归社会而打造的“就业超市”。仅一个月,这一超市就成功帮助4个社区服刑人员、安置帮教对象找到满意的工作。

        社会管理如何创新?这是一个引起高度关注和广泛实践的问题。厦门翔安区提出变“独角戏”为“大合唱”、变等问题上门为上门找问题、 变“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等一系列转变社会管理方式的实践。

        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社会管理,在普通百姓看来,唱“主角”的是政府,似乎夹杂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复杂感情。翔安采用多部门联动,依靠群众力量,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走出了一条社会管理变“独角戏”为“大合唱”的创新实践之路。

        2006年,翔安小嶝岛上发生一起狗咬人事件,狗的主人因为没能按当地习俗买齐东西向人赔礼而被告上法庭。小嶝岛是一个独立小岛,居民有纠纷就要乘船摆渡,然后再坐车到法庭参加庭审,不仅非常不方便,而且成本很高。就这样,“好厝边会所”成立了,只要邻里有纠纷,街道综治办、司法所、边防派出所、小嶝社区两委、综治协管员、老人协会成员组成的“和事佬”队伍就会从中“斡旋”。

        小嶝岛自从有了“好厝边会所”,就变成了无讼社区。7年来,发生在小嶝岛上的民事纠纷诉前调解和解率达到100%,起诉到区法院的民事纠纷,调撤率达到96.1%,开庭审理的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100%,无一件出现上诉、上访、申诉或执行不能的情况。翔安各镇于是推广了“好厝边会所”,打造出了更多的无讼社区。

        2006年,翔安马巷派出所和后莲社区想出管理流动人口的“妙招”——学习酒店的评星模式,对出租房实行“星级管理”。出租房分别被评为无星、一星、二星、三星四个级别,星级越高,表明该出租房越适合居住,越受欢迎。“星级”出租户成了警方“眼睛”,一年来,警方成功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52名,破获刑事案件26起,查处治安行政案件39起。

        变等问题上门为上门找问题

        遇到“老大难”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群众期待产生距离。翔安变坐等问题为主动出击,把“关口”往前移,找出问题症结,对“症”下药。

        王某驾车将周某撞伤后不知去向,周某只能起诉肇事车辆的保险公司。法庭立案后当天即与保险公司确定了调解方案,拿到5万多元的赔偿金。道路交通事故矛盾是“政府头疼”、“交警缠身”的老大难问题。自从翔安道路交通事故一体化调处中心成立以来,未发生一起因交通事故而引发的上访事件,过去群众信访、缠诉、围堵的现象不见了。

        翔安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康江良说,转变社会管理方式最直观的成绩体现在群众上访率上。翔安每年群众上访率都在下降,2011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批件、人次,同比分别下降7.5%、36%。群众对治安满意率保持在90%以上。

        变“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

        如果说“刚性管理”是一种“外在”管理,那么“柔性管理”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内在”管理。翔安区注重柔性管理,从人的感情需求出发,用更巧妙的办法,在“法”、“度”中最大限度地讲情,更有效地推动工作的开展——

        在翔安南街经营一家门窗加工和销售公司的黄老板,将一个大大的红包送到在其公司接受改造,并当学徒的17岁少年阿贵家里时,阿贵残疾的父亲坐在一旁看得热泪盈眶。因为他没想到,本因盗窃要被抓去坐牢的儿子会被翔安检察院以“附条件不起诉”作宽大处理,不仅没让他儿子坐牢,而且还把他儿子送到黄老板公司当学徒,赚钱学手艺。这个原本可以依法行事的案件,却在翔安的柔情执法中出现了转机。“阿贵案”是厦门市岛外首个、也是翔安区检察院首次尝试对所审查的起诉案件作“附条件不起诉”的处理,真正把工作重心主动向化解矛盾、教育感化延伸。目前,翔安正在各镇建立巡回检察工作站,更有利于“附条件不起诉”工作的推动。

        越是基层,就越要讲究管理艺术。翔安区通过对村(居)推行星级管理工作制度,至上而下地带动了村民加强自我管理。51岁的老许,白天在田里种红薯,到了晚上,换上迷彩服,跟着社区干部到处巡逻。大嶝街道山头社区每天都能见到这样一群护村队24小时轮流巡逻,在社区干部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到守护家园行列。护村队也由最初为了防贼,逐渐扩大“业务范围”,几乎成了编外110。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林瑞声 蔡江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