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30日 星期一

    走基层·西部支教优秀青年3

    西吉的牵挂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30日   01 版)

        西吉的牵挂

        西吉的牵挂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4月27日傍晚,申宸坐着公交车从上海宝山区实验小学回到复旦大学的宿舍。“这次我带去了在宁夏西吉拍的照片,用照片和孩子们说话。看到黄土地上还有这样一群同龄人,孩子们很震惊,也愿意为同龄人做点事情。”申宸告诉记者,2010年,在一位爱心人士的牵线帮助下,实验小学为西吉的孩子募集了300多本书和200多件衣服,现在学校的老师们希望能够长期资助一批孩子上学。

        结束了一年的支教生活,从西吉回到上海,申宸经常被邀请和不同的人分享西吉的故事。在城里人听来,那些故事有些遥远,不可思议。申宸任教的西吉县三合中学地处“贫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深处。那里被联合国称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交通不便,生计艰难。学生年均家庭收入几乎全部少于1000元。

        2010年8月,申宸成为复旦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带领全队11名志愿者来到西吉县平峰、三合、王民、将台四所农村中学开展支教活动。申宸担任三合中学七年级两个班的英语老师,期间还担任校长助理。

        三合中学位于大山深处,学生家分布在学校周围方圆20公里。利用休息时间,申宸开始了徒步家访,有时候山路一走就是一两个小时。陪学生干农活,和学生的爷爷奶奶聊天,家访让申宸走进了西吉的深处。看到学生都是趴在炕上看书,眼睛靠得很近,甚至还有学生因此成了“罗圈腿”,申宸发起了“一张小书桌”计划,为孩子们募集可以放在炕上的折叠式小书桌。为了纠正孩子们的英语发音,申宸和队友发起了“一台复读机”计划,发动热心人士募捐复读机。“西吉就是我的另一处故乡,这里有所有复旦学子的牵挂。”申宸说。

        今年4月初,放不下西吉的孩子们,申宸又自费回了趟三合中学。临走的时候,怕孩子们看见,他清晨六点不到就出了门。结果还是被操场上跑步的两个学生看到了。学生问,老师你是要走吗?申宸说,我去趟县上,就骗过去了。几天前,学生发来的一条短信让这个来自湖南的小伙子差一点掉泪:“老师,你为什么走的时候不告诉我们,真的很喜欢你给我们上课!”

        “人生的前二十年从没有过这样的满足感。”一年的支教生涯,让他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快乐,也激起了他传递知识和梦想的愿望。申宸说:“我的收获远远大过付出,我只是做了这个时代每个青年都能做的。把种子播向土壤,就一定能看到它慢慢长成一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