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30日 星期一

    许昌:文化点亮城市精神之光

    文化兴业点亮城市之光文化惠民造就幸福之“家”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30日   04 版)
    宜居许昌 摄影 张同春
    春秋楼

        ■许昌市委书记李亚: 文化强市要着力文化育人、文化铸城、文化兴业、文化惠民。

        ■许昌市市长张国辉: 用良好的文化品牌增强文化的软实力。

        主持人语

        许昌地处中原之中,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大地上,孕育了先古文化、夏禹文化、三国文化、姓氏文化、钧瓷文化等绚丽多姿的灿烂文化,涌现了韩非子、钟繇、吴道子等灿若繁星的名人先贤。近年来,许昌积极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通过“三国文化周”等大型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叫响全国。本期《文化强市百城行》走进河南许昌,一探究竟。

        ——栏目主持人 杨 亮

        文化筑城彰显城市之魂

        文化兴业点亮城市之光文化惠民造就幸福之“家”

        穿过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大牌坊,一条整洁美观的仿古街道豁然出现在眼前:两侧建筑清一色仿古青瓦滴水房檐,下装朱红色“回”字垂挂,映衬在青砖白墙之上,让人仿佛回到了商业繁华的古代;一杆杆由钧瓷套接而成的盘龙灯杆,联排成林,在阳光下散发着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特光芒……,这是记者4月26日在许昌禹州神垕古镇见到的场景。

        钧瓷承载历史的荣耀在今天大放异彩,是近年许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果之一。

        对一座城市而言,文化是其精气神与品位所在。许昌市市长张国辉说,“城市的灵魂是文化,只有塑造良好的文化品牌才能增强文化的软实力。”近年来,许昌把文化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提炼出最能体现地方人文精神的文化元素,物化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

        站在京港澳高速公路许昌北出站口,展现在眼前的是高大雄伟的许昌市旅游服务中心主体建筑,它一门四阙、外方内圆,展现出风格独具的“古韵新风”。

        魏武游园的曹操像,气势宏伟,威风凛凛;许扶运河北岸的沧海亭,雄伟壮观,古色古韵;文峰游园的“建安七子”塑像,雕工精美,栩栩如生……

        新规划的魏都风情区选择了护城河、南北大街、魏武游园、小西湖等重要城市节点,利用现有遗址,采取分片集中修复的办法,建成一个集中展现许昌三国文化、古城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汉魏文化、古街古巷、水系环绕、古城新韵”特色的风情区。

        许昌新区主中心9条道路分别以花都之春、青梅论道、樱花似锦、百日红艳等为主题,一路一景,一路一主题,形成许昌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

        文化,影响着每一个许昌人,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灵魂。

        文化兴业点亮城市之光

        许昌市委书记李亚说,“文化强市的核心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并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

        许昌文化资源内容丰富,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国曹魏文化、生态文化、钧瓷文化、名人文化、民间故事传说等应有尽有,而且许多还具有地域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依托文化资源,高瞻远瞩、抢抓机遇,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成为许昌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2010年至2011年,开展了文化产业项目年活动,以文化旅游、艺术品与工艺美术、文化会展等九大产业为主,擦亮“三国文化”、“钧瓷文化”和“生态文化”三张文化名片;积极培育钧瓷产业、生态文化产业、发制品产业和传媒创意四大文化产业集群;强力打造顺店刺绣文化产业,尚集书画文化产业,葛天氏、钟繇文化产业,襄城乾明寺、五岳庙、紫云书院民俗文化产业,长葛体育用品文化产业,张桥影视技术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七大文化产业板块;重点推动三国文化产业园开发等项目,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目前,禹州钧瓷生产达到企业180多家,实现年销售收入逾7亿元;“花都”鄢陵,花木种植面积已达60万亩,年创产值超36亿元;2011年,以工艺发制品加工制造行业为代表的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0.5亿元,所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高达87.39%;以许昌日报社、电视台为代表的传媒创意产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新的优势产业。

        2011年,该市实施了“1238文化振兴计划”,即:10大文化精品工程、举办20项重大文化活动、推进30个重大文化项目建设、组织8大文化节会活动。经过一年的推进,各项活动成效显著。其中戏曲《七品青莲》、广播剧《今生,我们共用一双手》、戏曲电视连续剧《山里的汉子》等三部作品荣获河南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山里汉子》还荣获第28届电视飞天奖;期间该市还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合唱比赛、百名油画家走进许昌书画展等20项重大文化活动,被称为许昌文化活动的“井喷现象”。

        2011年至今,许昌文化产业显示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著名的钧瓷文化企业——大宋官窑荣昌钧瓷坊正在运作上市,投资额都在千万元以上的孔家钧窑、神州钧窑、坪山钧窑、晋家钧窑升级改造已经完成。瑞贝卡股份有限公司、鄢陵温泉有限公司、嘉宝实业有限公司、奥之星体育设施有限公司等年经营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文化骨干龙头企业达到20多家。

        “三国文化周”、“中原花博会”、“禹州·中国钧瓷文化节”等文化活动,擦亮了许昌“三国文化、生态文化、钧瓷文化”三张“名片”,提升了其影响力。

        许昌,在依托传统文化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文化,点亮了城市的精神之光。

        文化惠民造就幸福之“家”

        近年来,许昌市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2011年5月18日,总投资4亿元的许昌市博物馆、图书馆、城市规划展览馆三馆合一的大型公共建筑建成并试开馆。同时,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文化设施,也全部实现了免费向群众开放。

        为进一步加快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1年,该市投入建设资金1500多万元,高标准建成了3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657个农家书屋。记者从许昌市文新局了解到,今年该市还将建设农家书屋461个,实现全市各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面覆盖。

        许昌,正快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为市民打造着丰厚的文化大餐。

        除署名外均为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刘先琴 本报通讯员 张鸿基 王 斌 付 饶

        专家点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喻新安

        许昌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厚,文化产业集群的崛起和特色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使许昌找到文化兴业的原动力,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反哺着许昌文化产业持续高速发展。许昌正在以独特的方式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贡献着文化力量。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