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新疆石河子4月28日电(记者王瑟)4月28日,本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育种,更育人——新疆石河子大学曹连莆教授培养育种人才纪实》报道后,在新疆石河子大学校园里引起强烈反响。
许多师生一大早就从网上查看到这篇文章,校园网也在第一时间转载了此文,引起更多师生的关注,点击量一路飚升。许多师生还留下自己的读后感。
石培春是2006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曹连莆老师的研究生,现在是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生物统计教研室教师,他说:“曹老师40多年来扎根边疆,时时率先垂范,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引导着我们。记得上研究生时,每次下地都会看到一位戴着草帽的人在地里,开始还以为是工人,后来走近了才发现是老师。老师都好大岁数了,还经常下地,经常到处搞科技服务,把他的大部分经历都用在了科研上。老师不仅是我们的老师,还是一位慈父,他对我们的关心无微不至。他不仅教会了我们怎样做学问,还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我们这些弟子都会以恩师为榜样,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2011级学生包娜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曹老师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育种育人事业。他不仅培育了优秀的种子,还培育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他尽可能地帮助自己的学生;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一丝不苟,即使是寒冬也要坚持到20多公里外的地方进行技术培训……作为一名石河子大学的学生,我们为有这样的老师而自豪,更为之鼓舞,曹老师的事迹将一直激励着我在学习上前进。”
师范学院教育学专业2010级学生伍天娇说:“曹教授的事迹让我想起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平日里都和农民差不多,穿着朴素,一心研究,可是心里想着的却是全中国的粮食问题。曹教授还担负着教育学生的工作,他的‘大水浇灌式’、‘雨露滋润式’和‘整枝打杈式’教育方式充分体现了这位教授对学生的负责和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曹教授用自己的方式谱写着兵团精神,是所有兵团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好榜样。作为石大学子的我,很希望能够成为曹教授那样的人,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为祖国的边疆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母校增光添彩!”
农学院教师孟志祎说:“今天《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我院曹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曹老师身体力行的行为向我们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润物细无声的无疆大爱。‘我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育种,育人。’这是曹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即使退休以后,曹老师也在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努力向曹老师学习,言行一致,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成为一个高标准的先进共产党员来要求自己。”
黄鼎程是一名石河子大学农学专业的普通大学生,他眼中的曹教授是一名生活简朴,腰杆挺得笔直、脸上永远挂着微笑的老爷爷。在他的记忆里,农忙时节的周末,他经常和班里的同学在试验站帮助班主任李诚老师所在的小麦育种课题组进行小麦育种工作。这时候,总能见到年过七旬、满头白发的曹教授亲自为大学生指导育种工作。黄鼎程说:“曹教授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影响了我的四年大学生活,必然还会影响我的一生。”
医学院临床医学2010级学生梁智江说:“看了曹教授培养育种人才的纪实报道,曹教授的事迹深深打动着我,作为一名育种工作者,曹教授几十年行走在田间地头,毫不间断,表现出了一位‘农民’不折不扣的对土地、育种的热爱;作为一名教师,曹教授为人师表,言行一致,时时处处做在人先,干在人前,表现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作为一名长者,曹教授关心学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展现出自己的博爱之心。”
农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李智敏说:“曹老师用无言的行动书写了关爱与无私,给我们教师以育人的启迪,也深刻理解了陶行知老先生的那句‘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的为师之道;从曹老师用五十年如一日的全心全意,‘三式育人’的经验探索总结中,告诉我们教育管理者必须执著地守望导引发展的方向;他的精神引导我们有责任对工作倾注满腔热忱,有义务去关注学生的每个进步,用爱心为学生人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