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28日 星期六

    凝练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政治形态、学理形态、大众形态相统一

    作者:张艳涛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28日 11版)

        自从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之后,全社会十分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对其从政治意义、学理渊源和实践路径等诸方面展开广泛探讨,随着认识的深化,人们又把目光聚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上。如今,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代中国人共同的思想任务。笔者认为,只有坚持“政治形态”、“学理形态”和“大众形态”相统一的原则,才能凝练出既反映文化传统、时代精神和实践发展的又能被人们广泛认同、经得起时间、实践和人民检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既有政治意义(叫得响),也有学理基础(说得通),还有实践价值(做得到)。

        首先,政治形态。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也不例外。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及其他社会形态,表现为社会道路、制度的不同,其实质则是社会理论、精神特质的不同。党中央从政治形态的视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精神。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深化必然提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根本性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和目标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是一种获得政治权威和整体社会认同的公共性话语体系,这样的话语体系必须由公共权力来主导。正因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程度和水平,才可能提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任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为了整合凝聚力量进行建设,必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必须是一种具有权威解释力、涵盖力、包容力和凝聚力的全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只有这样的价值观,才能为中国广大民众提供一种共同的价值导向,为中国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思想条件,为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价值支撑。为此,应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本质特征和时代要求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学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作出的理论回应。反思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和当代中国社会的精神状况不难发现,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把核心价值观问题推到前台,其内在原因之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分化有余而整合不足”的局面。实际上,越是分化的社会,就越需要提升整合力与凝聚力。在这样的现实境遇下,如何有效整合凝聚各种不同但却合理的诉求,是摆在中国学者面前艰巨的思想任务。当前,我国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有多种概括。综观这些概括,要么是从“政治形态”角度来概括,缺乏学理基础和大众认同,很难真正深入人心;要么是从“学理形态”来概括,偏离政治价值和大众心理,很难获得政治与大众的认同;要么是从“大众形态”来概括,虽通俗易懂,但往往为了形式而牺牲内容,很难具有“原则高度”和“理论深度”。从正在进行的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和讨论来看,人们对于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并不存在分歧,只是在凝练路径上各抒己见。笔者主张从“人的活动”的角度围绕“人的内在价值”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大众形态。党中央从政治形态的视角提出一个基本的框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为包括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问题在于,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具有学理基础和大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成为真正的核心和主流,必须为人民大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内涵丰富又形式简洁,既贯穿古今又融通中外,既有长远的生命力又切中当代实际。这就要求,首先,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体现对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否则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形成民族特色和民族归属感。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充分彰显近现代中国人在探寻现代化过程中所进行的先进的精神创造,表达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其次,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贯通古今融通中西,古今要体现继承性,中西要体现区分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没有民族性,就难以深入当代中国人的人心;没有世界性,就难以应对全球化时代思想文化的交流、交锋和交融的挑战。最后,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内,应能整合力量,凝聚人心,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对外,应能够与国外对话、交流和碰撞。为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兼顾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利益诉求,应从“政治表述”与“学理表述”向“社会心理”转化,使其真正成为人民大众的自觉意识,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化作用和规范功能。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得到普及、推广和认知的过程,也是不断统一思想和行动、凝心聚力的过程。

        总之,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实现“三形态”的统一则三者相映生辉,反之则三败俱伤。如果“政治形态”脱离“学理形态”和“大众形态”,就会失去学理支持和大众认同;如果“学理形态”疏离“政治形态”和“大众形态”,就会失去合法性和生命力;如果“大众形态”不能得到“政治形态”和“学理形态”的支持,就难以真正实现。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要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统一。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