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图书刊登广告”的无度和泛滥
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大概不会料到,由他母亲撰写的图书在中国上市时,竟然会成了刊登广告的载体。图书刊登广告,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创新还是“病急乱投医”?笔者认为,说一则广告就破坏了图书的神圣感,有些言过其实和过于夸大,道理很简单,图书以前没有刊登过广告,不意味着图书就不可以登载广告,并且登了广告,降低了书价,还有可能减轻读者负担,形成良性循环。但读者购买的是图书,不是广告,如果广告过多过滥,则有可能让读者用脚投票。更重要的是,如果图书质量不高,不受读者欢迎,那么,图书不仅无法担当起支撑广告的责任,并且,有可能导致双输。由此,应谨防图书刊登广告的过度和泛滥,只有相得益彰,用图书质量来支撑广告,用广告收益来促使图书质量的提升,才能带来欣欣向荣的局面。河南信阳 朱四倍
强拆报刊亭让城市形象黯然失色
郑州市区421个报刊亭将被拆除,不少商户措手不及,上万元的期刊杂志被迫低价甩卖甚至当废品按斤处理。郑州市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很多书报亭存在不同程度的违章占道、占压盲道、影响交通,还有无证及超范围经营现象,清理书报亭的目的是退路进店,还路于民。如此强拆后,城市面子是“好看”了,但没有书报的城市形象却黯然失色,也会给市民购买报刊带来不便。特别是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城市对报刊亭赶尽杀绝,让人感觉不合时宜。据悉,郑州市不少报刊亭数月前刚刚完成改造,政府又决定拆除全部报刊亭,这不是朝令夕改,浪费资源吗?政府应该明白,提升城市形象的目的不是为了面子上好看,满足洁癖心理,而应该着眼于让市民得到方便、实惠。湖北武汉 叶祝颐
期待更多演员“不爱片酬爱分红”
刚开机的喜剧片《虎烈拉》,张涵予、刘烨和黄渤三位主演都“分文不取”,转而以片酬入股的方式成为“老板”,等着拿票房分红。可以预计,如果这部影片取得成功,将来会有更多大腕演员不拿片酬变成投资人,中国电影一种全新的投资模式正在兴起。显而易见,这种大腕变“股东”,不拿片酬赚分红的电影投资模式,是一种自主盈利模式。比起单纯的给演员发放片酬来,它要进步得多、健康得多。因为影视作品再怎么特殊,仍是一种市场化的产品,演员的片酬也应与市场挂钩,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演员拿走“天价片酬”,却可以对票房不管不顾。说实话,只拿片酬不管票房,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投资行为和市场行为。而“以分红当片酬”的投资模式,一方面,可使演员的片酬回归理性,降低影视制作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可充分调动演员的积极性,使影视作品质量有保证。但愿有更多演员“不爱片酬爱分红”。 四川成都 何勇海
给“旅游涂鸦”一个“文化出口”
台湾台东知名景点“水往上流”植物园里的30株皇冠龙舌兰四、五百片叶片上,遭大陆游客刻字留言,对此,坊间多有指责。对于“旅游涂鸦”,有人归于之“素质问题”,有人斥其为“行为陋习”。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涂鸦习惯要绝也难,无妨顺势而导,变堵为疏,试着给它一个“留言文化”的出口。既然现今的旅游业界,常常把导游要务归纳为“吃、住、娱、游、购、玩”,那么出于增添一些文化气息的目的,为啥不能再加上一个“涂”或者“写”呢?即在景区建立一面“涂鸦墙”,引导游客“规范化涂鸦”,应该不是一件难事,让不雅的“旅游涂鸦”,成为独特的“留言文化”,也许还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何乐而不为呢? 浙江宁波 司马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