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25日 星期三

    光明论坛

    政德如玉
    公信如瓷

    作者:王朝明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25日 04版)

        一位领导干部将履新职,师友中有擅书者赠其横幅,上书“德如玉、信如瓷”。虽寥寥数字,却让人感觉颇具深意。

        德,政德、官德也;信,公信、民信也。玉、瓷,精致、珍贵、光洁、易碎之物也。把政德和公信比做玉、瓷,大概因其在某些方面存有共性吧。

        “德如玉、信如瓷”,其中意旨首先在于政德和公信之珍贵。无德难以服众,失信难以立人。“少啥都行,可别缺德;丢啥都行,可别失信”,对于公权机关和公职人员来说,没有什么比建树政德更为重要和紧迫,也没有什么比丧失公信更为可怕和危险的事情了。历史上,因执政者德信之不端不立,导致民众揭竿、政权更迭、社会动荡、文明毁损的前车之鉴,不可谓不多。而反思一段时间以来发生在某些地方的公共事件,尽管有着不尽相同的外部诱因,但追根溯源,不外乎公权机构的德与信出了问题,特别是少数公职者的无德之言、失信之行严重伤害了公众感情,动摇了人民群众信任基础,致使德、信之患演化为公共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德和公信岂止珍贵如“玉、瓷”,更是关乎生死存亡的“阳光、空气和水”。

        之所以说“德如玉、信如瓷”,还在于树德、立信之难。一块玉,要脱璞而出,非经千百次的雕琢难以成器;一件瓷,要熠熠生辉,非经长时间的烧制不能出炉。建树政德,增益公信,其理犹似“琢玉”,其难更甚于“烧瓷”。千锤百炼,未见得会玉暖瓷润;一着失手,却有可能前功尽弃。良好的政德,稳固的公信,不会从天而降,也不会一蹴而就,惟有付诸多年如一日的自觉砥砺和养成,坚持“为政之德常修,贪欲之害常思,律己之心常怀”,惟有与人民群众走得更近贴得更紧,始终“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才能无愧人民期望、无愧历史担当。

        “德如玉、信如瓷”,更是对一个“慎”字的谆谆警醒。一点瑕疵,一线疤痕,若凸显于晶莹通透光洁滑润的美玉和青瓷之上,势必异常扎眼,令观者扼腕。再珍贵美好的璧玉、瓷器,也经不起“染色”和颠覆;再高明的工匠,也难以让有瑕的玉和破碎的瓷不留斑疵恢复原状。由是,对待珍贵甚于玉、瓷的政德和公信,更须常怀一份敬畏,努力做到:慎思,切忌盲目决策;慎言,谨防口无遮拦;慎诺,避免寡信失信;慎微,铭记蚁穴之患。如是,保护好、维护好政德和公信。

        珍贵、高洁、易损的政德与公信,其价值只有真正被认知和追求,才能做到修德于己、立信于众,才能真正与人民群众心贴心,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