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24日 星期二

    谈改革 看发展②

    中国与世界共赢

    ——外贸体制改革观察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24日   01 版)

        4月15日,第111届广交会在广州举行。有人说,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经济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对此,广交会可谓名副其实,透过它,你能生动理解中国外贸体制30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

        中国外贸的发展,面对自身基础薄弱和体制困难,面对国际贸易保护的围攻与阻拦。中国外贸改革的任务,就是要理顺体制,顶住压力,攻坚克难。

        伴随中国外贸体制30多年来的改革,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第二大贸易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当很多中国人不出国门就可玩着美国的ipad,开着日本汽车、涂着法国香水,吃着意大利面的时候,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也受到了世界各国消费者的欢迎,有外国朋友甚至担心一旦没有了中国货他们的生活该怎么办。外贸改革和发展,使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促进了世界的进步与繁荣。

        外贸体制改革不断突破

        1978年,全中国的外贸企业只有“屈指可数”的13家,其中粮油、轻工、土产等全国性、行业性进出口总公司占了8家;改革开放30周年时,中国的外贸企业达到了37万家;截至2011年11月,中国已累计批准设立外商企业73万家,这些企业共同推动了中国外贸经济进步。 

        中国外贸体制30多年的改革历程,是一个“放权、松绑、增活力”的过程。

        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中国外贸体制经历了由指令性计划管理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由经营权高度垄断到全面放开、由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转变。

        1984年9月,中国政府通过了外贸体制改革报告,内容包括“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实行外贸代理制”、“改革外贸计划体制”和“改革外贸财务体制”等。至此,高度集权的外贸总公司垄断全国外贸的局面已被打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玉军表示,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主要获得了以下几个大的突破:突破外贸垄断论,逐步形成市场竞争的理论;突破国有外贸公司政企不分论,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公司理论;突破单纯商品贸易论,形成商品贸易为主、服务贸易为辅的外贸理论;突破地区封锁论,形成开放“窗口”理论和“梯度”开放理论……

        1994年1月,中国政府取消对出口的所有财政补贴,进出口企业转变为完全自负盈亏。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调剂汇率并轨,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正式颁布实施,奠定了对外贸易的基本法律制度。1996年12月,中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这些改革使中国初步建立起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充分发挥汇率、税收、关税、金融等经济杠杆作用的外贸管理体制和调控体系。

        特别是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扩大了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中国入世代表团团长石广生说,以世贸规则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一套与此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已构建并完善,人们的观念进一步更新、视野全方位打开。

        中国赢了,其他国家也赢了

        入世的十年,是中国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十年来,中国的平均关税从2001年的15.3%降到了9.8%,并开放了100个服务贸易的部门;中国的出口规模和进口规模分别增长了4.9倍和4.7倍;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两倍多。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货物贸易进口总量超过1.4万亿美元,占世界总贸易量的10%。

        “谁赢了?难道是中国赢了,其他国家输了?事实是中国赢了,其他国家也赢了。”在今年初召开的达沃斯论坛上,世贸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使中国受益,也为世界提供了发展动力和市场机遇。

        拉米指出,过去十年,中国在出口猛增的同时,进口规模也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长。这些都给中国的贸易伙伴带来了机遇。  

        可以说,近十年来,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成功在于,中国已融入全球贸易, 和其他国家拥有共同的“经济语言”,积极推动全球贸易发展。

        “中国在这十年里吸引了约7000多亿美元外资,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80多家已在华开展业务。”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说。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之一,百事公司进入中国已经30年,百事公司董事长卢英德说,中国是各国企业必须投资的国家,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王受文说,“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扩大进口,特别是机电产品进口。中国的进口“闸门”将越开越大。201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口1.74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预计“十二五”期间有望超过8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进口国。

        中国制造“走出去”步伐加快

        2010年,中国吉利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签署协议,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全部股权和相关资产,成为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最大海外汽车厂并购案。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实践探索,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变的阶段性标志。

        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主动参与全球化分工取得显著成效。2001-2010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合计2603亿美元,占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7%。“走出去”有效推动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产业合作,初步实现了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资源共享,提高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能力。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研究部主任邢厚媛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规模和速度迅猛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合作方式也不断创新。仅2004年至2010年跨国并购金额合计达到877.5亿美元,显著提高了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初步实现了向国际化的转变。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与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相叠加,欧美等国将借“再工业化”重新搭起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形成围堵之势,这为中国制造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中国外贸布置了新的改革课题。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指出,眼下,缺少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正在困扰中国制造转型和升级。中国制造应着力解决大而不强问题。

        据悉,2012年中国将继续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这是中国对外贸改革方向的抉择,承载着中国巩固传统商品竞争优势,扩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出口,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的希望。

        (本报记者 郭丽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