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5——这是20年前,大庆非油经济与油经济的比重。
“除掉油,大庆依然是一个经济强市!”今天的大庆人自豪地说。
53:47——2011年大庆市的非油经济比重首次超过油经济,擎起“半壁江山”。城市“第二曲线”已然挺起,等于在经济规模上再造了一个“新大庆”。
大庆的转型,为中国118座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可借鉴的“大庆模式”。
思想解放提升“大庆高度”
“除了大庆,没有哪一个企业的诞生和发展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命运联系的如此紧密;没有哪一个城市在未诞生之前就有了自己厚重的文化底蕴;没有哪一个企业和城市走过短暂的历程,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铭刻一个辉煌的亮点。”这是原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对大庆的评价。
但是,在大庆人身上总是有那么一股劲儿,这股劲儿与生俱来,传承于当年王铁人们“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豪情与担当。正是有了这股劲儿,大庆人在油经济依然“底气十足”之时,却未雨绸缪,放眼未来,着眼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毅然开展了“二次创业”。
“经济转型靠什么?靠思想解放。”黑龙江省委常委、大庆市委书记韩学键一语中的。
2008年,大庆市领导班子行程数万里,踏访全国50强中的47座城市,这是一次向发达地区虚心求教的取经之旅,更是一次大庆决策层解放思想的过程。
“跳出大庆看大庆”,在更宽阔的平台上认识现在;“分析对比看大庆”,既要看足成就,又找准差距;“站在高处看大庆”,在更高的发展层级上设计未来。“三看”彻底打开了大庆眺望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视角。
转型发展催生“大庆速度”
连日来,大庆市发改委项目办异常忙碌,每天统计各类项目建设进度并不是件容易事。刚刚开春,各工地的大项目建设就已经热火朝天,早上报上来的数据,下午就得重新统计了。
“引项目挑大的,建企业捡强的!”大庆高新区管委会总经济师王世新的这句话道出了大庆人的气魄。
市发改委副主任高金龙自豪地说:“这种对大庆接续产业谋划和调控的底气源于市委、市政府对大庆发展阶段和市情的科学把握和冷静研判,源于‘三看’的高点站位,源于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谋划接续产业。”
120万吨乙烯改扩建、千万吨炼油、60万吨聚丙烯等10个大项目纷纷落户大庆,总投资达220亿元。
投资数十亿元的汽车项目落户高新区“汽车城”建成后,不但能提升整个大庆制造业层级,更重要的是,还可拉动形成一个立市甚至立省的千亿元大产业。
一大批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在大庆开工建设,投资额动辄百亿元。
“这是魅力城市与魅力经济双赢。”大商新玛特进驻大庆9年,营业面积没变,业绩却翻了4倍,今年营业额达16亿元。总经理付晓伟说:“这是在神奇的土地上创造的奇迹。”
今日的大庆,由石化、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新材料和新能源、高端服务业五大接续产业构成的非油经济板块“五弟联手”与“油大哥”并驾齐驱。
生态建设增强“大庆幸福度”
铁人当年“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但今天,“我们要建设一座生态宜居城市,让铁人的后代多活20年。”市长夏立华说。
如何能让城市更宜居?
大庆领导者邀聚国内外著名专家,进行城建规划。五湖新区,引领着滨水城建的步伐。庆南庆北新城,撑起大都市的框架,东移北扩、南进西拓大思路勾勒大格局,大庆市实现了从“以厂建区,围矿而居”到“生态自然现代宜居”的大转身。
刘朝晖是土生土长的大庆人,他一脸幸福地说:“小时候感觉大庆特‘埋汰’,原油泥坑随处可见,成天乌烟瘴气。如今,大庆路变宽了,走到哪儿都是干干净净的。”
据介绍,大庆油田的184座含油污水处理站、14套油田伴生气回收装置,使每年4亿多吨生产污水、20亿立方米油田伴生气全部处理回用;石化企业采取炼油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废碱液综合治理,火炬气、硫磺、油气回收等技术措施,实现生产“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大庆的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引项目、建企业,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大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郑新英向记者介绍说。
据不完全统计,仅“十一五”以来,大庆已累计投入200多亿元用于环保和生态建设。目前,大庆集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国家环保模范城三项桂冠于一身。
“大庆的天蓝、水清、树绿、空气清洁,和欧洲没什么两样,将会成为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No.1!”中科院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说。
目前,大庆有三级医院7家,领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165家,基本卫生保健覆盖城乡,居民都能够就近就医。2009年4月,大庆成为全国城镇居民医保试点城市,6个月后在全省率先启动全民医保……
离开大庆,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旷野里随处可见昼夜不息的磕头机,犹如大庆人永不停歇的脚步,不由让人感叹:这里的人总有那样一股子劲,一股子气!
(本报特约记者 朱伟华 张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