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21日 星期六

    真“职”灼见

    职校生与农民工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21日   10 版)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综合实训楼内设施齐全。经过在这里刻苦训练,该院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技能,还夺得过全国比赛的冠军。图为学生在练习西餐摆台。鲍效农摄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副所长 王寿斌:

        在春节过后各地愈演愈烈的“民工荒”风潮中,出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农民工”因为供不应求,找工作可以“挑肥拣瘦”,还能与企业雇主“讨价还价”,而企业为职校生求职开出的价码却仅与“农民工”工薪的平均水平“大体相当”,甚至远不及优秀农民工的“身价”,令人不可思议。

        虽说目前尚未有人对“农民工”给过一个确切的、权威性的定义,但在大众共识中,“农民工”已经特指那些来自农村或山区、文化水平不高而又没有接受过专门职业技能培训的人员。而职校生则不同,国家对职业教育都有非常明确的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而高职教育则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己任。显而易见,就教育背景而言,“职校生”乃科班出身,当属技能型人才之列,与“农民工”有质的区别。由此看来,职校生若与农民工“同工同酬”就有些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于是,便有专家大声疾呼要求提高职校生待遇,以提升职教吸引力。此举自然会得到广大职校师生的普遍支持,结果导致职校的师生甚至领导都感到很“委屈”,不仅平时心里不平衡,而且还在各种论坛、会议、传媒上不遗余力地呼吁,甚至还有人大代表将此写成提案上交。

        笔者从不反对有人为职业教育鼓与呼,相反,更觉得与发达国家相比,职业教育在我国尚未受到足够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应成社会共识。但是,对于一味指责企业让职校生与农民工“同工同酬”的观点和做法,我却并不苟同。不难理解,持此观点者只看到了职校生与农民工“同酬”的不应该,甚至认为职校生的工资低了,会影响家长“投资”职教的信心,损害职业教育的声誉和吸引力,进而引发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然而,这一观点却独独忽视了职校生与农民工“同工”的不应该,这才是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所在。从事实上讲,绝大部分职校生与农民工“同工”,并非企业不给安排重要岗位,而是学生不能胜任所致。众所周知,企业是最“向利”的,同时也是最现实、最讲究绩效的,这一点,在用人问题上体现得尤为突出。企业是一个综合体,需要聘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员担任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在企业的运转中发挥的作用不一样,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所得到的薪资自然也不相同。职校生如果能够胜任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岗位,企业肯定会用其所长多为企业创造财富,而不舍得浪费资源让其与农民工干同样的活。

        据此,要让职校生与农民工“不同薪”,首先必须让其与农民工“不同工”。而在企业现实的用人制度下,“有为才有位”是最基本的职场游戏规则,唯有切实提高职校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才能让其“身价”得到提升,舍此别无它法。

        提高职校生的职业素质,一方面离不开学生自己的努力,勤学三冬,苦练三伏,厚积而薄发;同时更离不开学校的悉心教育、科学培养,让每一个职校生都能成为符合办学目标、贴近市场需求的“合格产品”。

        当前形势下,职业学校尤其需要重视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路子,让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更贴近,让教学内容与人才市场需求更接轨,让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企业需求更匹配,只有这样,职校生才能更受企业的欢迎和重视,职业教育的声誉才会根本好转。

        职校生与农民工“同工同酬”,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同时也是一个极生动的教学案例,它严肃而清晰地告诉我们,“不同酬”的必要前提,是首先做到“不同工”,市场从不相信眼泪,也不相信抱怨,只有凭借自身努力,让自己更有“值”,才能更有“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