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要素,社会主义文化自觉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其核心要素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自觉,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的觉醒最深层次的是文化的觉醒。强调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主导价值的作用,克服一切不利于人民团结、不利于社会正气上升、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价值观。
建设现代国家,不可能没有价值观的支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适时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任务。为了深入理解这一历史任务的意义,我们先从“文化”这个概念入手。文化这一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文化即指相对于政治、教育、军事等领域的文化艺术领域,就其广义而言,文化是具有最大包容性的社会现象,是人们在长期历史中创造形成的社会历史积淀物,同时又是不断更新创造的社会现象。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而在这诸多因素之中,社会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要素。因此,社会主义文化自觉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其核心要素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自觉,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与经济硬实力相比,文化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而且文化软实力更为重要。一个国家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国家,不可能没有价值观的支撑。适应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关系的价值观念是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最深厚动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一个深刻社会变化,就是价值观念的变化。我们破除了“阶级斗争为纲”和“贫穷社会主义论”,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总方针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发展理念。其深层的变化就是回归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指导。没有适合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国情的核心价值体系或核心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也就没有了主心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长期以来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形成的核心价值归纳概括为一个有机体系,鲜明地举起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旗帜,表明了我们党在价值观念上的文化自觉。这是对我们长期以来的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在核心价值观念上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与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民族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根基
与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的价值精神动因,而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的深刻根源。中华民族能够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历尽磨难而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三纲五常”。它涉及到传统社会的政治、家庭等方面的基本社会关系以及基本道德要求,几个方面共同构成一个核心价值和核心价值观的体系。
其次,在中华民族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有着政治动乱而导致国家处于分治的状态,但是,由于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所具有的凝聚人心的强大作用,从而天下分久必合。大一统的国家形态一直是中华民族社会的常态。中国传统社会的这一核心价值体系只是到了近代以来,由于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显得有碍于中国的进步发展,并且在与西方价值观念的冲撞中显得处于弱势。近代史上100多年来中国人都在苦苦寻找能够替代传统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能够适应中国社会在现代背景条件下的新的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转型的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繁荣富强为指向的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十六届六中全会概括的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地反映了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价值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它还将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
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文化强国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文化强国建设不能没有共同理想,文化强国建设也需要依托强大的民族精神和富有活力的改革创新精神,文化强国建设同样需要以道德建设为基础,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直接决定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成败。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党的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全过程之中,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的觉醒最深层次的是文化的觉醒。强调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文化强国,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建设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这又是为当前社会价值观念的现状所决定。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也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富有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也在市场经济的经济背景和国门打开的情景下,产生了诸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和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同时,中国社会有着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的权贵价值观、权力本位的思想以及上尊下卑的封建意识还相当浓厚。价值观的多元与多样,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不争的事实。同时,在各个领域、各个社会团体、经济部门,也都在其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追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主导价值的作用,克服一切不利于人民团结、不利于社会正气上升、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价值观。同时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引领不同社会生活领域、生产领域以及其他社会领域的价值追求。
文化强国建设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精神品位,给人一个精神家园。一个社会需要有一个主导性的精神追求或核心价值观,才不至于涣散,对于个人而言,也同样如此。文化的内核是价值或价值观念。崇尚文化及其价值,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一个基本特色。在孔子那里,就表现出了对于文化的追求以及对于文化所包含的内在价值的崇尚。这是因为,文化是人类生活方式的精神内容,其内含的价值对于个人或对于社会而言,都具有精神家园的寓意所在。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精神寻找一个安身之所,每个民族、国家也要为自己的人民确立一个精神上的安顿之所,这是一个社会稳定、和谐具有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根本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也给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建设带来了挑战,中国人的精神支撑弱化了,很多人找不到归宿感。因此,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念变化的新国情、新民情,为国人确立一种精神支撑和精神归宿,应当看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强国之魂,而且是人民精神的灵魂。只有人民真正认同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才真正建设好了。
文化强国建设又是我们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必由之路。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内核,没有一个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仅靠物质力量或其他因素,就难以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衰落就是一个历史的例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的全球化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频繁,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当代西方国家在与其他国家竞争中,不仅仅是进行经济竞争,而且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竞争。经过100多年的探索,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终于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应当看到,这不仅是由于我们的物质总量的增长,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始终坚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起的作用。党中央适时提出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强调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国际竞争力,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真正立于不败之地,使得中华古老文明在新的世界舞台上重放光彩。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几个重大关系研究》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