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18日 星期三

    做好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这篇大文章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18日 01版)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了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重大任务。这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举措,是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发挥应有的作用。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是推动理论体系宣传普及的重大举措和有效载体。当前,要借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契机,紧扣为何普及、对谁普及、普及什么、怎样普及等4个方面的基本问题,切实做好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这篇大文章。

        一、为何普及:深刻认识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重大意义

        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根本目的在于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筑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对于提升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理论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念、主要内容和具体提法,已深深镌刻在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全党全国人民广泛认知、理解和传播,在认可度、覆盖面和影响力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广泛的程度。但毋庸讳言,对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社会思想舆论发展的新态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普及程度还存在不够高、不够深、不够广的问题,全党全国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掌握、运用和践行还需要进一步上水平、上台阶。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有助于全党全国人民系统完整地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提升思想理论水平。

        2.对于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同马克思主义一样,不是也不应当是教条,而是并且应当是活的、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保持开放性,不断创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永葆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的关键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基本路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而这个结合的过程内在地包含了广大人民群众思想行为这一中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掌握和运用,才能深刻影响实践;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知、评价和实践结果,又反过来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

        3.对于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既无成熟的理论为指导,又无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凝结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集中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现时代的根本问题,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新的更高的水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已经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于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指导作用的渴求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这就迫切需要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

        二、对谁普及:科学确定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目标群体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应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掌握。但作为一项工作,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必须找准目标群体,最大化地求得工作成效。

        1.把党员干部作为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首要对象。广大党员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者、主导者和主要执行者。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如何,直接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党员干部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熟练掌握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凝结了他们大量的心血、汗水和智慧,离开他们的集体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难以想象。

        因此,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必须把广大党员干部作为首要对象,着力提高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党员干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掌握和运用水平,这对于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总体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把青年群体作为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主要对象。青年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代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和希望。改革开放以来,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积极自觉地投身于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在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壮丽诗篇中,闪耀着无数青年人的光辉。在改革开放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群体特别是青年学生,富有朝气,充满活力,勇于创新,对于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充满期待和愿景。他们对于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对于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抱有同样的渴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满足他们的理论需求程度如何、指导他们思想行为的程度如何,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3.把理论工作者作为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关键对象。广大理论工作者是研究、宣传和推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可程度和评价状况,既是全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可程度和评价状况的风向标,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可程度和评价状况。回望过去,正是在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研讨、宣传和推广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受了理论的锤炼,实现了理论的打磨,实现了理论的升华;展望未来,要推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方面的再锤炼、再打磨、再升华,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在更高的程度上、更广的范围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宣传和推广中来。

        三、普及什么:准确把握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努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而展开,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必须突出主要内容和关键方面,准确把握努力的方向。

        1.着力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宣传普及上下功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历次重大会议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所总结、概括和阐发,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等在内的14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并且这14个方面中的每一项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因此,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不能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而必须突出对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宣传普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括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和不可分割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主线是改革开放,主题是发展,重点提升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体把握和实质理解。

        2.着力在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下功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自说自话、闭门造车的理论说教,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回答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而具有高度的理论创造性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这一优势,着力解答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连续推出了《六个“为什么”》、《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热点面对面》等优秀读物,在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应当在获得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推动更多的部门和机构参与进来,壮大声势,形成合力,在全社会营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良好习惯和浓厚氛围。

        3.着力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各门类哲学社会科学的结合上下功夫。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各门类哲学社会科学的结合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要推动在全社会的宣传普及,有条件也有必要实现与各门类哲学社会科学的密切结合。实际上,各门类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在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领域居于指导地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所关注的内容和反映的主题具有相近性、相通性,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过程,内在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各门类哲学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要求。

        四、怎样普及:正确坚持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原则要求

        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领域的一件大事,必须吸收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经验,正确坚持若干原则要求。

        1.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是十六大以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创新,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经验的重要总结。“三贴近”原则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以人为本的观点,凝结着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反映着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要求。“三贴近”原则的实质就是在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反映实际、反映生活,在了解群众、引导群众的过程中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就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面向大众、深入大众,因而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

        2.坚持“全方位”原则。当今时代,各种传播手段相互影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高度融合,多样化的舆论场相互激荡,任何一种单一的传播途径都难以涵盖社会所有方面。因此,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不能“单打一”,而必须坚持“全方位”原则,综合运用包括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新媒体在内的多种传播手段,形成传播合力;综合运用包括讲座、授课、座谈等在内的多种传播途径,形成总体声势;综合运用学校、社区、工厂等在内的多种传播阵地,形成全覆盖态势。

        3.坚持“针对性”原则。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所针对的目标群体在职业状况、年龄状况、受教育状况、生活状况乃至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必须坚持“针对性”原则,因群体而异,因材施教,以求得效果最大化。对于党员干部,重点要解决真学、真信、真用的问题;对于青年群体,重点要解决入耳、入脑、入心的问题;对于理论工作者,重点要解决研究、思考和吸纳的问题。唯有区分不同群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才能充分调动各个群体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掌握的积极性。

        4.坚持“专业化”原则。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坚持“专业化”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学科的专业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门科学理论,这意味着对它的宣传普及必须以高度的理论化和系统性为前提,也就是说必须梳理出一整套的专业化术语、观点和理论,从而形成一门学科。其次是队伍的专业化。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需要有学术精湛、爱岗敬业,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专家学者队伍为支撑,否则任务难以完成。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系统完整地开展宣传普及活动,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还是头一次,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因此,在紧扣为何普及、对谁普及、普及什么、怎样普及等基本问题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宣传普及活动的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强化统筹协调,确保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黄相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