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18日 星期三

    双周谈

    活力汉语从何而来?

    作者:潘 涌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18日 14版)
    漫画作者:禹天建

        由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举办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基于迎接人类未来挑战而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全面评价和比较研究的一个国际项目。前瞻性、战略性和发展性,为各国政府政治和经济决策、推进教育改革而提供有力的依据,这是PISA不同于一般甄别性和选拔性考试的独特宗旨。新世纪以来,PISA项目在全球持续产生了广泛影响力,更兼上海学生2009年底首度参与PISA阅读素养测试且夺冠,故引发大陆基础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1

        PISA阅读试题的价值导向

        PISA阅读测试的核心在于聚焦“读写能力”(literacy):学生在不同语境中应用母语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释并化解问题的探索性能力,重点检测其探索的自主性、独特性和创新性;换言之,没有一统化、标准化的公共答案,只有最适合语境、最富于思维活力的个性表达和创意表达。

        PISA 对“阅读能力”(reading literacy)的界定是:“为了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增长知识、发展潜能、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使用、反思书面文本并参与阅读活动的能力。”这种定义是着眼于每个生命主体在未来生活中的动态发展,是把握母语教育的本质“语用本位”而非“语知本位”的。而“语用素养”这个概念具有多维度层级,PISA将阅读精熟度水平分为7个等级,最高级的标志是学生能在比所阅读文本更高概括水平上给予反思和评价,面对新信息时能够克服先入为主的看法,并利用超越文本的深刻理解、以批判性观点来看待其中的问题。PISA基于认知、理解和记忆,但更超越前者;PISA基于归纳、概括和解释,但也更超越前者;它不是为阅读而阅读,而是为深度反思和精彩评价而阅读,是为拓展思维、独立评论、追求卓越而阅读。PISA这样的定位,赋予其阅读测试题迥异于常规的鲜明的立人、成人价值导向。

        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即为了养成未来公民立足民主社会而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价值评判能力,PISA项目从2000年以来持续展开了国际阅读素养的进展研究,在引领学生养成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评判能力、筛选和表达能力诸层面上逐渐予以深度化推进。

        2

        夺冠后的反思

        如何通过阅读来发展以独立评论为核心的高级语用素养,已然凸显为语文教育界的当下急务! 

        上海学生夺冠的主要原因是均分高、差异小,高端平均成绩与紧随其后的新西兰、新加坡相比只差1分和3分,低端平均成绩分别远超排名靠前的新西兰、新加坡各73分和60分,所以总平均成绩分别高出35分和30分。

        数据反映出上海学生在基础的认知方式各方面分量表上的平均成绩都位居第一,但访问和检索信息资源之能力、特别是自己选择、判断和反思阅读材料的重点和难点之能力、阅读图表、清单等等非连续性文体之能力三者相对偏弱。换言之,上海学生基本停留在“浅层阅读”、“简单认知”上。后三种能力的偏弱,真实地暴露了上海乃至整个母语教育的基本问题和主要缺陷,凸显了中国学生还难以在语言大世界中自如地生存、竞争和翱翔的现实危机和发展瓶颈。上海,尚且如是,遑论各方面远远滞后的广袤中西部以及其他地区。事实正是如此。假如加上中国东部、中部、西部10个省、市、自治区的600所样本校以及北京房山区的21所学校,然后合并上海市PISA测试数据,那么,PISA中国试测地区阅读平均成绩的排名就跌至第三十名而不是第一。PISA阅读测试结果其实给中国母语教育界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冷静反思的契机:如何通过阅读来发展以独立评论为核心的高级语用素养,已然凸显为大陆语文教育界的当下急务! 

        PISA项目创始人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博士,近期来京做学术交流时针对中国PISA“夺冠”委婉评论道:“这个第一并不表示上海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教育体系”,“好的教育体系一定会非常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位被誉为“全世界校长”的国际专家,以每年亲临中国考量教育并作交流的丰富经验,清醒地透视着中国教育的表象。

        以PISA阅读评价观来反思当下母语教育的问题,不禁对未来国家文化命运油然而生一种深深的隐忧。诸如各级各类的“现代文阅读”测试,常常以非此即彼的现成“标准选项”提供给学生“抉择”,其实这是一种多么机械、表面和狭隘的“浅层阅读”——封堵了思维空间、钝化了评论能力,最终致使接受性的阅读与输出性的表达两相剥离,从源头上弱化了作为智慧生命存在价值之印证的评论能力的健康发展。

        纵观当代应试性阅读教育的格局,陈旧偏颇的阅读教育观念导致一系列令人深思的沉疴重症:就教学方法而言,以过度的理性分析取代学习者作为主体的诵读体验和思维过程;就教学目标而言,形成了“以本为本”(以统一规定的通用教材作为阅读的本体)、限制向课外拓展、囿于“为读而读”的狭隘形态。其后果必然导致阅读教育的日渐沉沦:陷于“被阅读”——“被思考”——“被体验”——“被表达”的消极语用范式中而难以自拔。

        3

        打造活力汉语

        阅读,必须以自主思维为内核、以独立评论为形式,实现表达为本的哲学元命题,从而走向以“立言”来“立人”、以“立人”来“立国”的教育高境界。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取得的重要思想成果是:空前凸显了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强国在中国宏观发展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作用,清晰昭示了文化强国战略的核心价值取向和根本思路。在此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面对PISA横悬的阅读高度,环顾世界各国的母语教育,展望全球多元文化的深度博弈,中国基础教育界自当警醒:置身于全球化语境的“语言软战争”,阅读,必须以自主思维为内核、以独立评论为形式,实现表达为本的哲学元命题,从而走向以“立言”来“立人”、以“立人”来“立国”的教育高境界。 

        从这一基本使命出发,母语教育要深度打造活力汉语。

        第一,母语教育的目标指向:立言立人。长期以来,疲于应试、缺乏培养“现代公民”这种目标意识的母语教育,导致多数学生没有公民独立自主的人格特质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自主表达和评论能力。题海战术的长期训练,使学生基于生命体验的心灵力量渐渐退化、消失而充斥着技术主义色彩的所谓“语知语能”大行其道——这种负面影响甚至在其个体精神世界和语用范式上遗留长远的“内伤”。标示着崭新阅读能力观的PISA项目鲜明启发人们:作为母语教育,其所培养的“人”应该是不束缚于“标准语用范式”的具有全球视野和自觉使命的现代公民,应该是具有全面语用能力、尤其是基于“公民人格”的自主思维、独立评论的语用主体——从而致胜于未来世界的文化博弈和文化创新。

        第二,母语评论的根本源泉:思想活力。人的思维和语用有着天然的内在密切联系。言语评论的真实和犀利是人的思想独立性、批判性与创造性的直接外化。正因为思想的独立性,才能在过度同质化的文化生态中坚守自己的精神信念和个性表达,并以源自深心的强烈建树意识来规划理想的人生;正因为思想的批判性,才敢于直面现实、真实判断生活世界的各种正面和负面现象;正因为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自己的观点深度转化为鞭辟入里的独立评说。言语评论所洋溢出来的创造力必然深深根植于主体的思想活力。我们期待着中国母语教育把握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的澎湃潮流,蓄养学生以质疑、批判和创造为特色的思想活力,从而激活“语用主体”的评论个性。

        第三,评论能力的发展途径:独立言说。独立评论即“我”之评论。母语教育界应当警惕并诀别:统一化的言语接受和袭用,变相复制的“言说套路”。学校应致力于为学生建构完整的语用能力体系,包括以“思”为内核、以“听”“读”“视”为基础、以“说”“写”“评”为指向的七字语用能力,其中拥有独立评论能力是其成长为具有深刻思想、一己判断和自主选择的现代公民之显著标志,是资讯时代对现代公民的最紧迫的语用要求。正是这种独立评论能力的逐渐成熟带动了人的全面语用能力,构成后者有序发展的基本途径;更重要的是,也正是这种基于生命本位的独立评论,磨砺着人内在的批判性思维和必然要升华为创造智慧的言语表现力,从而使个体真正成为“自己”——阳光下思考、大地上行走的智慧生命。母语教育应该选择这条朴素的正途。

        活力汉语奠基中国文化!既然文化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语言,文化建设的持续走强必然取决于汉语软实力的精心培育。鉴于多元文化在地球村上的博弈,实质上已经演化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软战争”——国外学者已提出了以充满表达活力的“核心英语(Nuclear English)”来作为文化博弈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富有远见卓识地谋划语言强国战略,精心培育源于心灵智慧和生命激情的活力汉语,这是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中国特色发展路径。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