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17日 星期二

    身边的感动

    无手律师成为百姓“法律天使”

    ——记呼和浩特“1+1”中国法律援助行动志愿律师郭二玲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17日   10 版)

        她虽然没有双手,但以惊人的毅力从小学读到大学,并考取了国家律师资格。她虽然家境贫寒,但以崇高的职业良知倾心为困难群众提供无偿法律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帮扶贫弱伸张正义。

        今年刚刚30岁的农家女郭二玲,现在是全国司法界有名的优秀律师。3月20日,司法部与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专门为她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传介绍她的先进事迹。

     求学之路,80后的励志典型

        4月10日,在郭二玲所在的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司法所办公室里,甘肃农民工李小军拿着法院的判决书,一个劲儿地感谢着郭二玲。去年冬天,一家企业拖欠他工资1.8万元。郭二玲帮他收集证据,为他无偿全程代理讨要工钱的官司。李小军说:“别看郭律师瘦弱残疾,可她是我的主心骨。”

        快人快语的郭二玲谈起自己的经历,让人感觉更是一部励志传奇。 

        郭二玲1982年出生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西园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83年秋,一天,母亲走时二玲睡着了,出于大意没有把11个月大的二玲“拴”住。二玲睡醒后,爬上连着炕头的锅台,双手伸进了锅里。半小时后,二玲两只稚嫩的小手已被烫熟了。她永远失去了双手。

        母亲深知二玲的人生将面临许多坎坷,便一步步培养她的自理能力,教她自己穿衣服,自己“拿”筷子吃饭。姐姐放学回来,她羡慕地看着姐姐的书包,并试着用嘴唇和残肢翻阅姐姐的课本,缠着姐姐教她写字。八岁那年的秋天,二玲终于背上了书包。

        暑往寒来,二玲孜孜以求,勤学不辍。从小学到高中,每次考试二玲都名列前茅,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2003年,二玲参加高考,取得好成绩。填报志愿时,她考虑的是怎样能被录取,报考了偏远的黑龙江鸡西大学。

        在完成法律专业课程的同时,二玲又通过自学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

        2006年7月,二玲在呼和浩特市参加了全国司法考试,这个没有双手的特殊考生,被巡考的司法局局长云文怀发现。云局长了解了二玲的情况,被她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打动。二玲虽然没有通过司法考试,出于对残疾人的关爱,云局长安排她到呼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2008年,二玲再次参加了司法考试,通过并取得律师执业资格证。

     用真爱去温暖众多受伤的心灵

        2009年,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等单位组织发起了“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派遣律师和大学生志愿者到全国无律师以及律师资源短缺的县,为当地老百姓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听说这个消息后,郭二玲十分激动,认定这才是她的舞台;参加这样的行动,才可以专心致志地为更多的贫弱百姓服务。于是,签订了志愿服务3年的协议。

        郭二玲第一年服务地是和林格尔县。郭二玲认真履行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关于“保障全体公民享受平等的司法保护,维护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宗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法律援助者的使命感,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每一位受援人身边。

        杨举文是和林格尔县黑老窖乡村民,外出打工回乡后,自己所承包的土地被弟弟侵占。他多次找对方协商没有结果,无奈之下,找到县法律援助中心。二玲接手后,展开了调查。南夭子村离县城40多公里,为了调查取证,郭二玲四次进村了解情况,泥泞的小路上布满了她的足迹。杨举文通过诉讼拿到了判归自己的26.7亩承包土地。

        在和林格尔县和玉泉区服务期间,郭二玲办理各类援助案件50多件,接待咨询当事人近6000人次,举行法律宣传和法律培训50多场次。

     对贫弱群众的那份感情,是用数字表达不了的

        2011年,郭二玲被安排到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继续着法律援助志愿者的工作。

        每个月交通补贴1000元,吃饭补贴1500元,这是郭二玲目前做志愿律师一个月的全部收入。因此,能坐公交车去做的工作她绝不打车,与别人合租的房子虽不能洗澡,但和一年前比房间有了卫生间,郭二玲已经觉得很满足。

        二玲做律师志愿者以后,总有人不解地问她:“你经济条件这么差,不做社会律师多挣点钱,到底图个啥?”二玲总是笑着告诉他们:“钱是可以用数字来计算的,但是我对法律援助,对贫弱群众的那份感情,是用数字表达不了的。”

        34岁的女青年朱文霞因车祸高位截瘫。看着膝下年仅4岁的孩子,悲从心起,几度产生轻生念头。郭二玲深知一个残疾人内心的煎熬。她用自己的心路历程鼓励她,用张海迪的事迹开导她。同为残疾人的不幸,二玲的话让朱文霞倍感亲切,她逐渐从车祸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朱文霞说:“要不是二玲,我不知要死几回了。和她比,我没有理由不活下去。”现在,二玲正在为朱文霞案件调查取证。朱文霞的丈夫深情地说:“郭二玲让朱文霞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比得到更多的赔偿重要得多!”(本报记者 高 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