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17日 星期二

    走基层·不了情27

    护边员的坚守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17日   04 版)

        虽说已是春天,但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塔克什肯镇萨尔布拉克村塔玛克霍拉冬窝子还是天天刮着四五级的偏东风,寒意仍浓。

        简单地吃过早饭,穿起厚厚的棉衣,拿起马鞭,背上干粮带、水壶、望远镜和工具包,我们跟随塔克什肯口岸边防派出所39岁的哈萨克族护边员达吾坎·斯拉木开始了一天的巡边历程。

        塔玛克霍拉冬窝子是村里距边境线最近的一个牧民定居点,派出所早在几年前就将巡边联系站建在了达吾坎·斯拉木家。作为派出所的老护边员,他已经在边境线上守护了6个年头。

        达吾坎·斯拉木告诉我们,今天巡边的目的地是距此58公里外的喀拉赛依通外山口。像今天这样的巡边,他每隔三四天就要往返一趟。自从当上了护边员,他和妻子便过上了放牧不忘守边的日子。

        达吾坎·斯拉木说:“今年冬天降雪少,加上经常刮风,山里没有多少雪,往年四五月份被大雪封堵的通外山口,现在变得很平坦,也最有可能发生人畜越界。现在护边的条件好多了,不仅能按月领到补助,派出所还为我们配发了手机。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这两年当地牧民守边意识也提升了,但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在边境线上盗赶牲畜。”

        骑在马上,达吾坎·斯拉木时不时拉紧缰绳,停下来仔细检查沿途的每张铁丝网,发现铁丝网有破损的,就从工具包里拿出钳子和铁丝来修补。

        “生活在这里,你觉不觉得孤单?”我们骑马紧随他身后,不禁问道。达吾坎·斯拉木扬了扬手里的马鞭:“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每个地方都十分熟悉,日子久了也就有感情啦。”6年来,达吾坎·斯拉木换了3匹马,磨破了30多双胶鞋,用坏了4副马鞍子,赶回临界牲畜320余头(只),帮助派出所抓获盗窃牲畜的违法分子4人,阻止和劝返乱采滥挖人员15人。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先后有10户牧民加入了护边员队伍,成了边境线上守边护边的一支“生力军”。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达吾坎·斯拉木也连续多年被县、乡和地区表彰为优秀护边员。

        下午1点,刚到喀拉赛依通外山口,达吾坎·斯拉木就发现距边境线不足1公里的地方,一群无人看管的绵羊正在半山坡上觅食,稍不注意就会越过铁丝网进入邻国。达吾坎·斯拉木扬起马鞭穿插到羊群的一侧,小心翼翼地将羊群赶回到安全地带。达吾坎·斯拉木又立即骑马来到附近的牧民家,挨家挨户宣传边境前沿随牧作业规定和边防法规。

        从牧民家出来,达吾坎·斯拉木没有休息,骑上马开始对通外山口周边6公里范围内的铁丝网和界标设施进行巡查。

        下午4点,达吾坎·斯拉木爬上附近高处的山顶用手机向派出所汇报巡查情况后,席地而坐,掏出干粮袋里妻子为他准备的烤馕,大口大口嚼了起来。“有一回巡边,路上遇到暴风雪,带的干粮也吃完了,又累又饿在风雪里走了十几个小时才回到家。从那以后,妻子总会在我外出巡边时备足干粮。”说着,达吾坎·斯拉木的眼睛变得湿润了。

        匆匆吃过饭,达吾坎·斯拉木紧了紧马缰绳,利索地一个翻身,骑上马再次踏上了巡边路。(本报记者 王 瑟 本报通讯员 王 刚)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